汪山土库地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距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
土库以江南园林建筑、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
建筑奇葩艺术瑰宝
汪山土库整体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是赣鄱地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素有“江南豪宅,民间故宫”之美誉。汪山土库没有繁华富丽的雕刻装饰,整体上给人以淡雅质朴的感觉,体现主人的思想境界、品行修养以及教化功用。(另有村史馆、家史馆资料展示)
种田养鸭农耕为本
汪山土库祖先良缨公、峻崖公以种田养鸭为生。他们奉行“农耕为本、勤劳致富、一份汗水一份财”的信条,终年辛劳。略有积蓄,便购置田产。且秉性忠厚,乐善好施,仁义待人,乡邻无不称颂,尊称他们为“鸭太公”。
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望子成龙”、“鲤鱼跳龙门”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千百万老百姓的普遍心理,“鸭太公”也不例外。历经风餐露宿、饱尝生活磨难后便暗暗咬牙,把孩子送进学堂,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不知是功夫不致,还是时运不济,儿子逢试必败,于是儿子孙子三代同窗苦读,直到孙子程矞采、程楙采、程焕采三兄弟于嘉庆年间相继中举,后又相继中进士,并出现“一门三督抚”的盛况。
风水宝地基建土库
汪山土库这块宅基地,以前人见人摇头,没有一个地师看中,后经一位矞采救过的先生指点,说是一块“金鸡宝地”,在此地建房不仅家庭兴旺,而且世代紫衣。矞采兄弟就请在朝廷工部房供职的雷家玺兄弟设计,请江西当地最好的木工、石匠在汪山岗开基建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人有好报。鸭太公定居大塘汪山后,至清嘉庆初年(年左右),家里虽无大富大贵,但财足养家,人丁兴旺。直至程楷、程达先两个儿子当家理事,才扩建家宅,始迁汪山新基。两兄弟生了九个儿子,其中程矞采、程焕采、程懋采三兄弟做官后,汪山土库成为当地名声显赫的官宦巨富、豪门望族。
重教崇文书山有路
汪山土库主人十分重视教育。先是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培养(不论男女,包括家庭佣人都要识字),逐渐发展到办私塾学堂,招生范围扩大到整个汪山村、大塘地区程姓子女,随后组织“宾兴会”和支助并管理“北京新建会馆”,为新建县举子进京科考提供了资助和便利,创造了一个重教崇文,文风兴盛的大氛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宦海浮沉挫而后奋
博击宦海,并非一帆风顺。本馆展示的是程矞采“三起三落”的为官历程和闭门思过的人生感悟。“退思堂”取意《左传》“进则尽忠、退则思过”。原为矞采、焕采之父模山公修身养老之所,后矞采于江苏巡抚任上“革职留任”回乡小住于此,谢客静思。
德才双馨学渊绩懋
“保仁堂”是仿照故宫养心殿和南京书院所建,原为湖广总督程矞采的静养之所,后为其曾孙程天放先生居所,是整个土库建筑中比较豪华的一栋。本馆除了部分展示湖广总督程矞采的生平外,重点展示政界学者程天放先生的传奇人生。
八一桥下来后,沿着丰和中大道-丰和北大道-乐昌段-县道-铁金段-内部道路,前行到达景区。
同行优惠政策请登录分销商账号查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