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汤,南昌的味道
《中国日报》中文网城谈04月09日14:27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或是历史传统,或是文化风光,或是地道美食。每个来南昌的人,除了领略江南名楼“滕王阁”,重温承载红色精神的八一广场纪念碑和革命博物馆,心里都会想着“一定得尝尝南昌的瓦罐汤”。这一片薄薄的锡纸,一个深棕色的小土钵,虽没有现代五花八门的煲汤工具那般精致,却保留了流传千年的瓦罐汤味,并透着南昌人对它的执着偏好。
“一碗拌粉,一钵瓦罐汤”,就是地道的南昌早点。如今南昌不断发展,人们对早餐的选择更为丰富多样,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割舍不下这份传统美味,瓦罐汤已经成为南昌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瓦罐汤鲜香而不腻,早在一千多年前,唐《煨汤记》中记载有“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瓦罐汤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具体起源各有传说,但瓦罐汤确是起于南昌,亦兴盛于此。
谈到南昌人对瓦罐汤的热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认为,是南昌人的“懒”使得他们在早点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发现了瓦罐汤制作便捷、配料多样、富有营养,并逐渐钟情于之。“懒”在这里,其实表达他们更注重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而非早餐的精致细腻。瓦罐汤的做法与味道,简约而不简单,南昌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独特的地域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瓦罐汤的做法在不断改变,但它自身的特色与技艺却一直传承下来。梅馆长介绍说,最初人们忙于农务,不会花太多功夫做早饭,经常是头天夜里在自家土灶的炉灰中,埋进一口小土罐,罐里放上肉、藕、豆子等等食材,然后加上水,罐口用泥巴封住,用炉灰的余火慢慢煨,第二天早晨便可以喝汤了,这大大节省了做饭时间。
由于其美味可口、老少皆宜,瓦罐汤也逐渐从民间走向市场,慢慢出现了用炭火煨的土缸,现在能看到的就是这种棕色的大土缸,里面用铁丝做的隔层,一层一层码着近百个棕色的小土罐,底部用炭火煨着,外卖时需要专用的铁勾夹取。而如今,南昌大街小巷的瓦罐汤店很多都采用电蒸柜的现代工艺,最多能放到个瓦罐,在讲究卫生的前提下,这更便于存取,也大大提高了制汤效率,同时依然能保持瓦罐汤的传统风味。南昌人是热爱自己的特色美食的,这道民间瓦罐汤已经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无论是改良后的炭火缸,或是电蒸柜这样的现代做法,这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要保护的传统吗?对此,梅馆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保护瓦罐汤应该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