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简介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61607.html
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她开创了一系列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剂”,发现NaOH/尿素水溶液冷却到低温可溶解难溶性纤维素、甲壳素甚至聚苯胺。同时,利用低温溶解的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和聚苯胺溶液通过“绿色”技术构建出一系列新材料,揭示它们优良的性能及其构效关系,并证明它们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领域有应用前景。
大器“晚”成
张俐娜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年,初中快要毕业的张俐娜,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那一年,她响应组织号召将升学第一志愿改成了江西省第一高中(现南昌市第五中学)。这个重大调整,让她迈出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的第一步。在这所重点高中,她喜欢上了化学,并且在高考时如愿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年的张俐娜
然而,对于张俐娜来说,科研注定是一条格外艰难的路。
年,她大学毕业,没能留校任教,而是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年,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在武汉大学纪辉书记的亲自批准下,张俐娜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任教,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后来,我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钱人元先生推荐她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JSPS),在日本大阪大学藤田博教授实验室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为期一年多的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张俐娜和杜予民年在日本作访问学者
年,张俐娜结束了访学。此时,她已经46岁,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懂得如何从事科研。她开始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
彼时的中国还不富裕,能够提供给张俐娜的科研条件相当有限,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实验台,甚至试管和烧瓶等实验必须的玻璃器皿都需要她自己去买。
她利用获得的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了天然高分子的基础研究。她把精力投入到利用生物质资源(纤维素、甲壳素、蛋白质等)通过“绿色”技术制造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上。他们惊喜地首次发现碱/尿素水溶液在低温可溶解最难溶解的纤维素和甲壳素,并提出了新的溶解理论。同时利用它们制造出一系列新型纤维素和甲壳素的丝、膜、塑料、水凝胶、微球、泡沫塑料等;证明它们具有优良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这些新材料废弃后在江河湖海及土壤中可完全生物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引起国际同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