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优化产业布局

环境同治积极开展

打造“命运共同体”

构建多层次推进机制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市长协调会调度推进、牵头部门具体落实、市县共同配合的联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党政领导高层会商制度,2010年以来,已先后举办六次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圈内发改、经信等部门分别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谋划具体合作项目,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民间交流机制,各市企业家联谊会组织企业相互考察学习,共创商机

六安

精诚合作,硕果累累多年来,圈内城市间合作成效显著,一个个具体项目在互动互融中不断落地、开花、结果,各兄弟城市经济加速跨越,五市人民同享发展果实“合肥经济圈”齐奏出一曲曲区域南昌市高新区社保局合作、携手共赢的城市发展“交响曲”

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拓展桐城市积极参加在合肥举办的“安徽农交会”、“合肥产销对接会”等展会,借鉴合肥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创建;开展与省经济研究院、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为桐城的规划修编、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等建言献策;与合肥市协作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做好“合肥-桐城旅游直通车”服务工作,实现双休日、节假日常态化运行

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步伐加快g206合淮路淮南段正在升级改造,一期7.1公里已经改造结束,二期山南纬十一路-曹庵姚巷正在施工南昌市心远学校,淮南段全长19.3公里完成升级改造

加速合淮同城化共建“合肥都市圈”

2015年以来,六安市积极贯彻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六次会商会精神,加快推进专题合作步伐,医保异地结算、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异地购房提取和异地贷款等业务实现圈内一体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合作实现新突破肥东与定远合作共建盐化工业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两市有关单位推介引导,合肥的有关企业实现了向定远盐化基地有序转移,已成功转移15家企业,总投资规模达到37亿元;肥西与明光自签订协议以来,已完成3平方公里共建园区控规编制,启动道路、标准化厂房、安置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滁州市共有2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南昌市青山湖区小学、安徽大学等院校签订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

滁州市紧紧围绕“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共推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的主题,以牵头、参与合作专题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环保、人才交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分工协作,强化与圈内各市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推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建设

2008年5月,省政府颁布实施《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2009年8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helli兰州市第十九中学p;

淮南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区域战略横空出世,奏响了区域合作的最强音在这一背景下,身为省会的合肥,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深化新合作,开启新征程,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新定位下,协同周边城市构建“合肥都市圈”,培育带动安徽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巢湖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批,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合肥与六安签订丰乐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方案,目前丰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与六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拿出1亿多元引入大别山优质水源;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南昌市社保局电话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

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合淮共建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亚行贷款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合淮共建区起步区(淮南现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重点企业跨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总投资6亿元的安徽瑶海钢构集团寿县瑶海钢结构重钢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2007年11月2日,淮南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合淮同城化战略,加快融入省会(合肥)经济圈”的重大决策,历时九年,淮南市开启了改革开放、南向发展的新篇章

人才交流合作日趋密切共建区域人才市场,召开2015年经济圈五市人才招聘会,面向大专以上学历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互联网、电子、机械等技术密集型岗位3000多个

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经过圈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内各市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合肥都市圈”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融合、要素市场、体制机制等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2015年,“合肥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7亿元,财政收入15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亿元,进出口总额23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1.4%、38.2%、38.3%、40.8%、41.1%、48.3%

·本报记者王弘毅·(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区域环境联防联治成效显现参与构建圈内大气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抓好秸秆禁烧、工业污染、城市扬尘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显著改善加强车辆管理,严禁黄标车相互转籍,圈内江西省南昌市邮编号城市间二手车转入标准提高到国四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舜耕山下能源城 张跃摄

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如今,“合肥经济圈”也正式升级为“合肥都市圈”,标志着区域合作战略的全新升级今后,“合肥都市圈”也将继续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创新驱动、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新高地

淮南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合肥都市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点项目和重点国家、地区,加强专业定向招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桐城老街

合则强,联则胜城市发展亦如此

社保一体化取得实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推开,2015年度实现职工、居民异地联网结算2868人次,结算费用2535.97万元已开展工伤认定异地委托取证、劳动能力异地委托鉴定、工伤职工转院异地治疗、工伤职工异地康复利用网上异地退管系统,居住在淮南市的“合肥都市圈”异地退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携带身份证在所居住的街道社区、养老保险中心办理认证手续,中心通过信息系统统一将结果传递到圈内其他地市社保经办机构圈内其他4地市共上传长期居住淮南市退休人员信息22人,已全部认证

借力区域合南昌市社保局作发展助推经济整体跨越

住房公积金无缝对接截至2016年初,淮南市共发放异地贷款1059户,贷款金额2.69亿元,支持职工解决住房面积.94平方米,购房总价4.65亿元

产业融合协同推进加快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以交通干道为轴线的放射状城镇体系和产业基地,“走廊效应”日益显现

产业合作成果显著桐城市组织了两次汽车零部件产业骨干企业与江淮汽车对接活动2015年6月和8月,分别组织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与江汽对接活动,一次请江汽高层管理人员来桐城考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一次组织桐城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赴江汽学习、考察、对接之后,该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积极主动与江汽进行对接,除原有2家为江汽配套成员企业获得配南昌市青山湖区规划套额增加外,又有1家企业正式成为江汽配套成员企业

合力共治环境推进大气联防联治,与合肥、淮南、六安、桐城、滁州五市共同达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在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防治机动车污染、实行秸秆联合禁烧、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方面形成合力,初步构建了区域大气环境保护体系

合作共建蔬菜基地成效明显自从2013年以来,桐城市与合肥市合作共建蔬菜基地累计达2985亩,市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余万元用于扶持基地建设2015年,桐城继续与合肥开展合作共建蔬菜基地,共建基地面积1165亩,筛选出龙腾农业种植公司等9家蔬菜企业作为共建单位目前,已完成投资560多万元,供应合肥市鲜菜5000吨以上

园区共建有序推进去年六安市还与南昌市环保局局长合肥市合作在辖区内共建多个现代产业园,其中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合作双方联合组建了园区共建筹备组,园区范围界定及规划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霍邱县与合肥高新区合作共建园区已经启动,两地组织部已就干部互派达成共识,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规划已经启动,共建园区其他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共享合作共建成果

合肥

桐城

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专题推进顺利合安九客运专线项目已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先行段6.53公里已于2015年12月下旬开工建设

联合编制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业、农业、社会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环保等五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邮编通过专家评审,已报省政府待批

穿城而过的淠史杭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实现圈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1小时通勤圈”航空方面,都市圈各市通往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快速连接线工程加快建设公路方面,联通淮南、六安、桐城、定远等地的快速公路网全面升级,公路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合六路、合淮路、合安路合肥段已完工水利方面,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引江济淮调水工程加快推进,长江、淮河和巢湖防洪工程深入实施

近年来,桐城市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各项建设,全面落实都市圈各项合作框架协议,主动创新发展,力推经济转型,在一体化发展中共享合作成果

重大交通工程顺利推进合滁宁客运专线列入江西省南昌市昌邮编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有望2016年开工建设;合定连高速铁路列入省“十三五”中长期规划;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就绪

多年来,圈内城市携手合作、抱团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圈内成员之间初步形成“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修订;初步形成以合肥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的放射状城镇体系和产业基地;落实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五市共受理圈内城市间异地贷款909户;谋划“十三五”重大跨区域合作项目近160个,计划总投资8000多亿元……

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治强力推进完成姚家湾、龙王沟清淤、护坡、绿化美化工程和公园污水泵站扩建工程淮化集团贵阳市第十九中学末端废水治理工程建成投运,氨氮排放浓度大幅下降

滁州

推进产业融合在整体产业方面,六安市着力增强产业配套,六安市康盛管业为合肥多家家电企业提供冷凝器,华美模具等企业配套生产家电注塑件,创凯电子配套生产图像控制器及显示终端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合六工业走廊暨金叶集体化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一条主轴、两个组团、三个节点”的发展格局,打造合六一体化的重要纽带和合肥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共建供肥蔬菜基地,累计建成蔬菜基地10万余亩,相关县区与合肥周谷堆等批发市场以及部分商场、超市等建立了产销关系,已向合肥市场供应各类瓜果蔬菜约3.4万吨

共推一体化建设

滁州南湖 王家国摄

加快交通对接去年以来,六安市积极南昌市青山湖区区长推进交通对接g312升级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建成通车,三期工程年底前竣工;s366合六南通道加快建设,一期工程已开工15.8公里;围绕济祁高速公路三觉道口和新桥国际机场区位优势,规划了金安区三十铺至寿县三觉至茶庵至众兴、新桥国际机场至闫店一级公路

在去年召开的合肥经济圈第六次会商会上,桐城市与合肥、六安各成功签订了一个亿元以上圈内产业合作项目,分别为安徽盛运环保集团与庐江县签订的庐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安徽鸿润集团与六安海洋羽毛有限公司签订的羽毛羽绒采购及深加工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进展顺利

页面没有找到
       点击带您进入 腾讯网首页!

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2015年,滁州市深入推进住南昌市心远二中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公积金异地互认模式,与包括都市圈城市在内的省内其他市开展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全年共办理圈内异地贷款137户,发放金额3362.5万元

作为“合肥都市圈”的龙头城市,合肥市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主动承担牵头重任,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66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6亿元、财政收入10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4亿元、进出口总额203亿美元,分别占都市圈的62.2%、60%、65.3%、63%、59.6%、86.3%

坚持创新转江西南昌市人民政府型发展

壮美天鹅湖 张大岗摄


治疗荨麻疹有什么方法
别让光毁了我们看光的眼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hj/4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