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都市区人口将达到约615万人!而且
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南昌城市中心又要变大了
而且地铁又增加了线路
以后在南昌乘坐地铁又可以逛得更远了!
江西省城大都市区规划(-)昌北、石埠、向塘成城市副中心
8月19日从省住建厅获悉,
目前正公示的《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中,
将南昌市辖区、南昌县以及安义县
的万埠、长埠、石鼻和长均等乡镇,
约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大都市区核心区。
规划提出,
南昌将新增6、7和8号线形成市区轨道环线,
新增9号线联通西南片区和东北片区。
至年,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约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77%,
城镇人口达到约万;
至规划远期年,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约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80-85%,
城镇人口达到-万。
边界范围开发范围约平方公里根据规划,
基于鄱阳湖和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要求,
核心区东、西方向不宜发展,
重要的生产资源主要沿京九、沪昆廊道聚集。
因此,大都市区核心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主要为向北、向西南和向南。
我省提出,
将南昌大都市北翼的昌北片区、
西南翼的石埠片区和南翼的向塘片区规划
作为南昌重要的战略潜力地区,
纳入南昌中心城区发展框架,预留用地,
承接人口疏解与中心功能外溢,
是大都市核心区的副中心和新兴增长极。
为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划定南昌城市开发边界:
北至桑海产业园与永修县边界,
南至G60沪昆高速公路,
东至塘南,西至石埠,
边界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昌北、石埠、向塘成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方面,
按照建设“揽山临湖”的山水都市发展要求,
控制东部鄱阳湖滨湖生态敏感区的发展,
高速公路外移,梅岭揽山入城,
城市向昌北、石埠和向塘拓展,
形成“东湖西城,半环城市半环湖”
的总体空间格局,
形成“多中心+多廊道+圈层式”的空间结构。
“多中心”指建立由一个南昌城市主中心,
昌北、石埠、向塘三个城市副中心,
多个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组成的多层次功能网络。
“多廊道”指对应大都市区的发展廊道,
包括沪昆走廊
(鹰潭-南昌-高安-新余-宜春)、
京九走廊(赣州-南昌-九江)、
向莆走廊(南昌-抚州)
和景铜(景德镇-南昌-铜鼓)生态走廊。
“圈层式”指将大都市区核心区
由内向外进行差异化发展指引。
其中,内圈为更新提升地区、
中间圈层为优化拓展地区,
外围圈层为战略潜力地区和郊野发展地区。
综合交通规划新增地铁6、7、8、9号核心区城市道路系统由高速路、
快速路共同构成双环骨架路网,
即高速环线和快速路内环线。
高速环线由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和南绕城高速构成。
六横为北外环快速路、孔目湖大街-富大有路、
九洲大街、昌南大道、小蓝大道和富山五路,
三纵为枫生快速路、高新大道和天祥大道。
快速路网结构为“六横三纵”,
其中,利用以昌南大道、天祥大道、
富大有路-孔目湖路、枫生快速路
组成大都市快速内环线。
城市铁路(轨道)系统规划方面,
核心区与外围县市及核心区内部的交通
联系主要以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为支撑。
市郊铁路系统布局结构为“六射一联”。
城市轨道网格局结构为“环+放射”。
依据《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调整》
的轨道网络规划方案,
新增6、7和8号线形成市区轨道环线,
新增9号线联通西南片区和东北片区,
1、2、3、4号线延伸与市郊铁路
在昌北机场、九龙湖和向塘枢纽换乘衔接。
公共服务1昌北城红谷滩建图书馆核心区公共服务规划提出,
构建城乡一体、均等覆盖的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体系。
文化设施方面,
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化文化中心。
昌南新建江西文化艺术中心、象湖文化中心;
完善滕王阁西南新洲地段的
省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
形成集文化、旅游、展览、科技
为一体的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昌北城红谷滩中心区建设图书馆、青少年宫等
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及红角洲文化中心。
教育设施方面,大力发展高等和中等教育,
完善昌南瑶湖、昌北红角洲两处大学园区,
完善位于蛟桥片区的教育园区。
旧城区内部分高校逐步迁入新大学园区。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立市和区(县)
医疗救护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网络,
完善社区配套设施。
中心城急救半径3公里,
郊区急救半径10公里。
公共服务2临空区引潦河水为水源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提出,
核心区内主要取用赣江水为水源,
同时积极完善
抚河和水库为应急水源引水工程。
考虑到核心区北部(临空经济开发区)
位于赣江下游,
水质不能满足饮用水要求,
因此规划引潦河水为水源。
雨水排水及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核心区范围内实现雨水系统全覆盖。
新建地区实行完全的雨、污水分流,
有条件的已建合流系统逐步改造为分流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暴雨重现期标准,
都市区核心区重要区域为5年一遇,
一般区域为3年一遇,
立交为10年一遇。
治涝标准为50年一遇
一日暴雨不淹重要建筑物。
核心区综合防灾方面,
根据“就近避难,快速疏散”的要求,
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公园、绿地、体育场、
大专院校等旷地以及地下空间,
建立布局合理的避难场所网络。
生态系统水: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核心区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方面,
对接区域生态系统,
强化“环、廊、楔、园、网”的生态空间结构,
明确环廊、三圈层的生态控制要求。
郊野发展地区以郊野单元为生态保育基地,
优化拓展地区以环城生态绿环、
楔形绿地为锚固,
更新提升地区以滨水景观廊道、
城市公园为主体,
构建生态化、多层次、成网络、
功能复合的开放空间体系。
核心区水系构成
“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的空间结构,
“一江”即赣江,
“三河”即抚河、玉带河与乌沙河,
“九龙”指昌南城区五纵三横河道
和昌北城区的乌沙河,
“十珠”为瑶湖、艾溪湖、青山湖、东南西北湖、
象湖、梅湖、前湖、礼步湖、黄家湖与孔目湖。
相信南昌会越来越大
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乘地铁逛街会越来越方便的
长按指纹、识别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