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昌历史烟尘里的东书院街

素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称的南昌,自西汉初灌婴筑城至今的余年里,留下了极为厚实的人文历史。城中名胜古迹众多,不少街道依托古代书院而得名。东书院街得以命名,便是因街上有一座久负盛名的豫章书院。东书院街,位于市区中西部偏西南,东起系马桩街,西至象山南路,长米,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载称豫章书院前横街,光绪年间改称东书院街。

豫章书院始建于南宋,和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和白鹭洲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大师曾在此讲学授课。元代,豫章书院毁于战火。明代万历年间,豫章书院得到重修,改为祀江西二十四先贤祠。清初,豫章书院得以恢复。经修复的豫章书院分为两部分,右侧为讲堂,左侧为理学名贤祠,屋舍20余间,规模较宋代有所扩充。

康熙曾御书“章水文渊”4字赐予豫章书院,将其悬挂在书院的经堂上,并遴选13郡学士余人,来书院聆听名儒讲学,书院一时名声大震。雍正曾赐银千两给书院作经费,地方官也纷纷捐钱办学,书院一度成为南昌士大夫读书会友的中心。豫章书院的教育质量很高。

当时,书院的山长(即校长)多系“退休”翰林,所聘讲席皆为科甲进士。乾隆下江南时,书院曾派学生去应召试,有2人列为一等,3人列为二等。江西传统采茶戏《方卿戏姑》中的状元方卿,据传曾在此读过书。及至晚清,受西学东渐观念的影响,年,朝廷明令停办书院。在全国“废科举、兴学堂”的改革声浪中,年,书院被改建为“江西省大学堂”,两年后改作“江西省高等学堂”,年改成“江西实业学堂”。

民国时期,“江西实业学堂”改为江西甲种工业学校,引进大量西方科学知识,将过去以国学为本的教育转变为中西合璧的教育。革命烈士方志敏青年时代在南昌求学时,是该校机械科的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大学在此创办工学院,内设电机、水利、矿冶、化工、机械和土木工程6个系,师资水平高,设备齐全,为办新学以来的鼎盛时期。在年至年全国院校调整中,江西大学工学院的6个系分别并入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高校。“大跃进”时期,这里还办过洪都大学,年改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直至今天。

东书院街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与社会名流。明代宰相严嵩(江西分宜人)在南昌建有一座府第,府第的后门便设在连着东书院街的友竹巷内。当时,为求高升而给严府送礼者络绎不绝,送礼者正是通过此巷进入严府“拜访”严嵩的,世人便将此巷称为高升巷。严家的后院因种满了友人赠送的名竹,又称为友竹巷。清代的许振祎(江西奉新人)在东书院街居住过。

他出身曾国藩幕府,写一手好文章,专为曾氏“襄军事、治宦书、起信稿、任书启”,深得曾的信赖。许振祎做过东河河道总督、广东巡抚,其府第后来成了东书院街上第四粮库所在地。上演过复辟闹剧的“辫帅”张勋(江西奉新人)曾是许振祎的门人,张勋的发迹是因许振祎的提携。张勋发迹后回来拜见恩师,许振祎不肯让他进门。直到张勋脱了官服,换上便服,自称门人求见才得以进去。年,张勋在东书院街上友竹花园建造了公馆。公馆内有两栋法式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法式楼房有上下两层,气派非凡,厚墙高筑。张勋去世后,该公馆的用途发生很大变化,并与革命结下深厚的机缘。年,北伐军抵达南昌,公馆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王钧的私宅。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时,它是最重要的战斗地点之一。年1月,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任务。军长叶挺、副军长兼东南分局书记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参谋处处长赖传珠、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东南分局副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曾山、东南分局青年部部长陈丕显等曾在此居住与办公。在军部离开南昌开赴抗日前线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从东书院街的明德邨4号与危家大屋移驻张勋公馆,继续坚持工作,直到年3月南昌沦陷前夕才撤离。因新四军军部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年12月,旧址被批准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德邨4号

历史上,东书院街曾有不少石狮守门、门装铜环的深宅大院,其建筑采用江南府第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一般为3进,街中最深的府第有6进。古代建筑的“进”即一个天井、一个厅堂、东西厢房,6进有6个天井,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俗话说:“天子9进,宰相7进”,可见那些年代久远的书香门第当年何等荣耀。这些大宅从外面看是一幢门楼,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绕过木屏风,只见天井高大宽敞,院子里用红麻石铺地。客厅可以抬轿而入,厅内屋柱、房梁和板壁大都用生漆贴布粉饰,绘有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花卉禽兽和几何图案等。厅外回廊曲折,两侧厢房幽深恬静。

在全民大炼钢铁时代,一座马铁铸造厂建在了东书院街,小巷原有的儒雅风光自此开始失落。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随着南昌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许多官宦人家、社会名流随之迁出,更多的平民百姓住了进去,东书院街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僻远地带。曾经宽敞明亮的深宅大院,由于住户的不断增多,所有的厢房都因反复的分割改建而变得拥挤不堪,原先的格局因被破坏成为大杂院。整条街上原来约数十幢古建筑,目前仅剩下3幢,在周围高楼掩映下像是佝偻的老者。老房子门扇上的红油漆越发斑驳,有些久不住人的房子,门上的铜环刻上了岁月的痕迹,门牌尽蒙灰尘……

在历史的变迁中,东书院街的贵族气质随着岁月一点点隐退,它开始与这座城市的其他普通小巷一样,渐渐融入平民阶层,书香之气大都随迁出这条街道的文人骚客散向四方。唯有南昌第十八中学门前保留的那块黑底绿字的石质牌匾,上面所印的“豫章书院旧址”字样能让人拾起历史的碎片,忆起这里曾有的荣耀与辉煌。

(原文: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jt/13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