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霍闪郭沫若的《屈原·雷电颂》,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闪电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不过,南昌方言不说“闪电”,说“打霍(fo)闪”。南昌人说“打霍闪”是有道理的。霍原本写着“靃”。《说文解字》:“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大意是:鸟儿振动双翅,在雨中奋力飞翔,所发出的阵阵声响。)后来,由“鸟的奋力飞翔”引申出“迅速”的意义。闪“门”中有“人”。《说文解字》:“窥头在门中也。”(大意是:在两扇门板之间的缝隙中,有一个人伸头窥视。)因为是偷看,所以又产生出“一闪而过”的意义。霍闪,充分表现了“闪电”的特征:迅速并且一闪而过。“霍闪”一词,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唐代著名诗人顾云在《天威行》中写道:“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大意:霍闪一过,像金蛇飞越;银光一道,像白日倒挂。)《西游记》第八十七也写道:“那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整三年不曾听见雷电,今日见有雷声霍闪,一齐跪下。”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其中有绰号“霍闪婆”的王定六。在《水浒传》中他自我介绍:“小人姓王,排行第六;因为走跳的快,人都唤小人做霍闪婆王定六。平生只好赴水使棒,多曾投师,不得传受,权在江边卖酒度日。”根据我国的古代传说,在上天掌管“打雷”的叫“雷公”,掌管“闪电”的叫“电母”。所谓“霍闪婆”,就是“电母”的通俗说法。王定六身手矫健,走路跳跃,像闪电一样迅疾,因此才有此绰号。民间自古流传下来一句话“天打雷劈”,其实,既不是“天打”,也不是“雷劈”,实实在在的是“电击”。古代社会,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子女如果对父母不孝顺,上天就会“天打雷劈”。清代著名的“铁嘴铜牙”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事例:乾隆戊辰年,河间县西门外桥上,天雷震死一人,端跪不倒,手举一纸包,未遭雷火触及,打开一看乃是砒霜,众人不解其中缘由。不久,此人的妻子听说有人死了就急忙赶来,她见到此人也不哭,她说:“早就知道会有此事,现在后悔也晚了。他经常打骂老母亲,昨天忽然萌生歹念,想去买砒霜毒死老母亲。我哭着劝了一晚,他也不听。”清代的汪道鼎写了《坐花志果》,专门记载关于“因果报应”的事件,教化百姓,流传甚广。特此选载一则发生在江西的故事:江西某人,以赶鸭为生。其母去世,父亲年迈。某人嫌父亲白吃白喝,经常谩骂父亲。一天,正在对父亲肆意谩骂,忽然霹雳一声,将此人提至院中。乡人来看,只见他须发、衣裤,都被雷火焚烧,丢魂失魄,不能说不能动。乡里有个能辨认“雷书”的人,说赶快翻开锅底来看,一定有异状。后来人们把锅底翻开一看,果然有朱色篆字,经过辨认,乃是“雷警不孝”四字。后来众乡邻为其请来道士设立斋醮,代为忏悔,让他跪在父亲面前,三天后,此人开始能够说话。从此改恶从善,竟成孝子。作者介绍
黎传绪男年12月31日出生汉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南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0年来致力于南昌地方文化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我省及全国语言文字界颇具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看前一天《每日新闻》,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白颠风初期的图片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