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南昌别名叫洪城对还是错

?

南昌,别称洪城,这对于众多南昌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不过年曾有一名八旬老者指出,南昌不应叫洪城,洪城这一称呼的由来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应该停止使用。

  实际上,很多城市像人一样既有大名也有小名,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叫春城,重庆依山而建叫山城,都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个性。那么,把南昌称作洪城到底有无道理?城市应该如何利用城市别称来塑造城市形象,树立自己的灵魂呢?

老人调查14年认为南昌不应叫洪城

  南昌八旬老人范有来长期   在他看来,南昌根本就不该叫洪城,理由很多。首先,《辞海》对“洪”的解释有三:洪水、大、姓。可是这三种意思都与南昌对不上号,《世界名城雅号》等一些城市别称的文章中,也没有洪城一说。

  与此同时,不少认同洪城一说的人,也说不上来南昌为什么叫洪城。范有来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坚持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求证洪城得名的根据,询问过许多人,发现大多数人对洪城的由来都搞不清楚。不少人都表示“说不上来为什么,人家这样叫,我们也这样叫”;有些人列出了五花八门的说法,例如:南昌在历史上叫过洪州,洪崖是南昌叫洪州、洪都的根;政府机关单位的文件编号用的都是“洪”字,多达10种理由,但他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事实依据,凭想象信口开河。

  据范有来查证,媒体最早使用洪城一词是在年,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以至于如今人人都把南昌叫洪城。

洪城得名不能光从字面上理解

  那么,南昌得名洪城究竟有无依据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硕导黎传绪认为,洪城是南昌的别称,不应该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得名要追溯到“洪州”。

他首先梳理了洪州一词的出现过程。唐代初年的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一开头就写道:“豫章故郡,洪州新府。”意思是说,老的名称叫“豫章郡”,新的名称叫“洪州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序》,大多写作“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那是后来的讹误。

  汉高祖五年,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随后派遣御史大夫灌婴率骑兵南下平定江南。第二年,设置“豫章郡”,取代秦朝的“九江郡”。汉武帝时期,豫章郡下辖十八县。其中“南昌县”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南昌县、新建县以及丰城、进贤大部分地区。在东晋时期,豫章郡归属“江州”。其时有“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隋朝时期,朝廷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隋文帝于开皇九年(公元年)废郡置州,设“洪州总管府”。下辖4县:豫章(“南昌县”改名“豫章”、大约相当于今天南昌、新建、进贤等地)、丰城、建昌(大约相当于今天武宁、永修、修水、靖安、奉新等地)、建成(大约相当于今天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全境和樟树市部分)。

  唐代时期,南昌地区的建制多次变动,但是,“洪州”的名称一直不变。武德八年(公元年),“洪州总管府”改称“洪州都督府”。仍下辖豫章、丰城、建昌、建成4县。“洪州”隶属于“江南西道”(即今天的“江西”)。对于“洪州都督府”,民间百姓常常简称为“洪州”或者“洪州府”。

洪城源于“洪崖先生”和“洪崖丹井”

  黎传绪认为,把南昌地区叫“洪州”,其原因在于南昌地区的“洪崖先生”和“洪崖丹井”。

  他说,上古时代,南昌地区虽然属于蛮荒之地,但是,“洪崖先生”的传说却非常著名。原本是实实在在的人物,后来却慢慢流传为神奇的仙人。《吕氏春秋·古乐》称其曾为黄帝作律,于是他从大夏之西走到昆仑山脚下,根据凤凰的叫鸣区别了十二律,后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列仙全传》则称其修道成仙,被尊称为“洪崖先生”,并且说在帝尧时期已经有岁,汉朝时仍在,常与仙人卫叔卿在终南山巅下棋遣兴。《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洪崖先生”后来在西山炼丹修道,其炼丹之井被人们称作“丹井”。仙丹炼成之后,“洪崖先生”跨驴从枫树丛中升云而去。

  隋文帝杨坚在完成南北统一大业之后,在行政机构方针政策等重大方面进行改革。正因为“洪崖先生”传说得神乎其神,“洪崖先生”也就成为上古时期南昌地区的象征和标志,所以,隋文帝杨坚就把原来的“南昌”更名为“洪州”了。公元年,朱元璋占领南昌,又更名为“洪都”。

  实际上,此前南昌市地名办有关专家就表示,把南昌叫做洪城是一种俗称,老百姓约定俗成地这么叫,既不影响市民生活,也不影响城市形象,滕王阁序中的“洪都新府”更是印证了这点,洪城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

能流传下来就说明经过了历史检验

  黎传绪认为,中国不少城市的别称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它们大多数以“城、都、乡、州”等字作结尾,别称、俗称往往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它能够流传下来,就说明它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它的得名并不一定要某个部门去明确下来,至于它为什么能够约定俗成,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例如南昌,洪城的得名就是来源于历史典故,除此之外,有的别称也来源于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一个城市同样可以依靠一个产业而闻名,因此,主导产业也就自然成为城市别称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我国的澳门就依靠赌博业而成为闻名遐迩的“赌城”。还有的是源于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水城苏州、泉城济南、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火洲吐鲁番、鹭城厦门、日光城拉萨、石头城南京等等。

  有专家认为,城市别称同时也是最响亮的形象口号。一个城市要想吸引公众的眼球,在当今社会脱颖而出,必须有一个叫得响的形象口号。城市别称就是这个形象口号的最佳载体。它作为一种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巨大的无形资产,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城市别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城市的“灵魂”所寄,区区数字就点出了这个城市文化的精髓,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对于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江西城市别名大多与历史建制有关

  在江西,还有几座城市的别名也值得一说。除了众所周知的瓷都景德镇因特色产业而得名外,另有几座城市的别名由来都是与历史建制沿革有关。

  例如赣州的别名是虔城。赣州城始建于秦汉时期,南北朝曾称南康郡,南宋之前叫虔州,虔州之前叫虎城,也因嫌虎字带凶,便换了个文气的“虔”字。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现在很多媒体仍然将赣州城区称之为虔城,或者叫宋城。

  九江被称为浔城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的得名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在此置柴桑县,汉文帝设浔阳县。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浔阳隶庐江郡……后来的城市建制虽然多次变更,但浔阳城一词已经广泛普及,流传至今。

  宜春,至今尚没有一个出名的别称,当地不少网友也进行过探讨与思考。一个城市的简称和别称是一个城市历史久远的象征,作为一个有年历史的城市,没有发展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称应该是一种遗憾。为此,不少网友也纷纷建言献策,希望能为自己的城市取得一个合适的别称。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记者:刘国伟许南平

广告展示

--------------------------------------------

兄弟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ms/13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