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诊启动 http://m.39.net/pf/a_8424853.html
这张照片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它拍摄于11年前的南昌火车站。
11年前,在南昌火车站,
一位年轻的母亲,
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
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
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
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网友评价——
“一张震撼人心却又让人深思的照片!”“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当妈之后就看不得这类图了,看了就忍不住眼泪。”这张照片来自新华社记者周科
11年来,在网民和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不断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并成为“春运表情”。每到春运,人们总会想到这位中国母亲;每逢母亲节,网友便会发布这张照片来颂扬母爱。11年来,众多的询问和反馈,让记者开始后悔当年“没有留下那位母亲的联系方式”。在众多网民和 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围坐在火塘旁,伴随着跳动的火苗,周科终于结束了寻找,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1月20日拍摄的通往巴木玉布木家的乡村公路。周科摄 “一次喧闹车站的陌生偶遇,到远隔数千里之外的重逢,苦苦寻找了11年的一名没有只言片语的陌生人啊。”周科感慨,这些年自己带着相机走过更多的陌生城市,然而,这名曾在自己镜头里出现的陌生人却成了11年的牵挂。“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是我儿时的梦想” 见到巴木玉布木时,她笑得灿烂,看不出岁月的沧桑。与11年前照片中一样,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除了略显瘦削,依旧是那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接受采访。周科摄她的身后,是刚刚建好的新房,钢筋水泥结构,结实的板材门窗。“住上这栋大雨漏不进去、寒风吹不进来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曾在土坯房住了30年的巴木玉布木,童年的家在半山腰,出嫁后家在山脚下,变的是海拔,不变的是土坯房。 住进新房,巴木玉布木偶尔还会做噩梦:害怕孩子们冻醒,更担心房子塌下来。 曾经,每到雨季,屋外大雨,巴木玉布木的土坯房里便是小雨。雨水落在地面不打紧,可时常会滴落在床上打湿被子,一家人都睡不了觉。脸盆放在床上接雨,一个不够,再加另一个,还不行就用木桶…… 巴木玉布木回忆,那时候家里没有通电,漆黑的夜里,夫妻俩就在屋里摸来摸去,凭着感觉找漏点接雨水。整个晚上,就这样抱着熟睡中的孩子盼天亮。1月20日,上图是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在介绍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下图是她在自己的新房间整理衣物。周科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屋顶的瓦片不知被翻弄了多少次,雨中的不眠之夜又过了多少回。 在未拆除的旧房前,记者推开几块木板拼成的房门,简陋的木板床,补了又补的被褥。从柜中翻出几件黑色的彝族察尔瓦(披衫),巴木玉布木说,“这些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就是被子。”她说自己偶尔去集镇上淘衣服,2块钱一件,也有5块钱一件的,但家里人很少买,“更多是别人穿旧了不要的就捡回来。”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周科摄 10年前,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桃园村,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从她家门口放眼望去,村庄周围,一道道山梁、一级级梯田清晰可见,山上草枯叶黄。远处,一座座大石山高耸入云,根本望不见外面的世界。1月22日,上图是巴木玉布木童年住过的村庄;下图是她现在居住的桃园村。李思佳摄 “不外出打工,光靠几亩地能吃饱就算不错了。”桃园村第一书记刘剑说,“村里土地贫瘠,不少还悬在半山腰上,播下一颗种子不见得能长出一粒粮食。要是遇上洪涝干旱,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巴木玉布木家有6亩旱地,祖上一直以种植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每年的收成勉强维持一家人填饱肚子。想吃大米要到集镇上买,但家里根本没有钱。年大女儿出生,巴木玉布木偶尔会用节省下来的零钱去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给女儿“加餐”长身体。 年,二女儿出生,嗷嗷待哺中,巴木玉布木感觉看到了自己重复的童年,她害怕孩子们会像自己一样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 就这样,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去打工!“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比家里种地要强” 年1月30日,记者在南昌火车站拍摄的那位背负大包、怀抱婴孩匆忙赶车的年轻的母亲,正是巴木玉布木。她说,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在成都,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已是深夜。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如今,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最快只需要8个多小时,而从成都乘火车到越西,6个多小时就能抵达。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周科摄记者翻开那张曾震撼人心的“春运表情”照时,巴木玉布木惊讶又感慨。她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背包中装满被子、衣物,手拎的双肩包里是一路需要的方便面、面包、尿不湿。她说,那一次,自己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引得不少好心人上前帮忙。 10余年过去了,中国的长足进步其实从旅客行李背囊的变化都能看出来。如今在车站码头,已经很难拍到像巴木玉布木满荷大包小包这样的“经典镜头”了。 在巴木玉布木的记忆里,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南昌一家烧砖厂搬砖。 “砖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不多,但比家里种地要强。”巴木玉布木说,白天上班,她就背着女儿一起搬运石砖。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 巴木玉布木没念过一天书,更不会讲普通话,连火车票也是同村人代买。霓虹灯下的招牌、路边的标识等,周边的一切对她来说都视而不见。在砖厂,她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班、带孩子和睡觉,砖厂就是她的全部。 巴木玉布木告诉记者,自己的童年是在高山上度过的。山下虽然有学校,但山高坡陡,下山的路要走上两个小时。像当地女孩子没有上学的习俗一样,巴木玉布木从没走进过学校。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行走在集镇上。周科摄 童年的大多时光,放牛,照顾弟妹,日出日落,每天恒定。对于巴木玉布木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等着父母干活归来。再大些,她便加入其中,学着种地。 初到南昌,巴木玉布木一边搬砖,一边练习普通话,努力融入陌生的社会。 此前,她从没见过奶粉和尿不湿。外面的世界,对巴木玉布木来说总是很新鲜。在砖厂打工期间,巴木玉布木最头疼的事是二女儿经常生病。在老家遇到这种情况,医院看病。但只身在外,医院怎么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家。 “那张照片,正是我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巴木玉布木说。 不幸的是,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自此,她再也没有外出打工。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10天也不幸离世。 “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巴木玉布木说。1月22日拍摄的通往巴木玉布木家的乡村公路。李思佳摄“无论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正当巴木玉布木和丈夫打算重新外出打工的时候,村干部反复提及的“精准扶贫”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 起初,巴木玉布木并不懂什么叫精准扶贫。但她看到,桃园村的土地上“长”出了许多烟叶大棚,不少村民忙前忙后。 从几亩地试种,到大面积铺开,桃园村一改往年习惯,开始种植烟叶、果树等经济作物。 巴木玉布木一打听,一亩烟叶能挣好几千块钱,这不比在外打工差。于是,她与丈夫把家里的6亩地全部改种了烟叶。 第一年,因技术不好、经验不足,夫妻俩仅挣了五六千元,但他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第二年,扶贫干部上门摸底,送来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巴木玉布木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家中整理脱贫材料。周科摄随后,从县级联系领导到驻村农技员,再到具体帮扶责任人,大家为巴木玉布木搭建了脱贫平台。对口帮扶干部刘勇,隔三岔五往巴木玉布木家里跑,将烟叶苗送到田间地头、协调技术员手把手指导…… 通过学习,巴木玉布木夫妇种植的烟叶产量成倍增加,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6亩增加到15亩。 与此同时,巴木玉布木还到半山腰上找荒地,在石头缝中辟出一块块试种地。她高兴地看到,烟叶从半山腰的石头堆里露出头来。 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万元、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7万元,成功实现脱贫。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行走在村里修建好的水泥路上。周科摄 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年获得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她自筹7万元在宅基地旁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三室一厅的房屋粉刷一新,干净明亮,还贴上了地板砖,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按照彝族风俗,新居落成,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巴木玉布木夫妇一口气宰了两头牛。依照国家政策,巴木玉布木还享受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资助。年以来,她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医院免费出生。目前,大女儿巫其拉布木上初一,次女王雪医读小学一年级,儿子巫其布吉上幼儿园。1月22日,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左)、次女王雪医(中)、儿子巫其布吉分别在学校的画面。周科摄 几个孩子很懂事,尤其是次女王雪医,成绩优异,还当上了班长。每当村民夸奖女儿,巴木玉布木总是咧开了嘴。 记者了解到,作为越西县北部的一所初级中学,新民中学学生人数已从年的人增加到现在的人,其中女学生比例由15%增长到51%。在国家的援建下,学校不仅新建了几栋教学楼,还正在动工建设一个标准的运动场。1月22日,上图是巫其拉布木就读的越西县新民中学;下图是该校正在建设的足球场。李思佳摄 年,桃园村修建了乡村公路,电力、通信、自来水都通了,村口常遭水冲毁的那座小桥也修葺一新。曾经的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桃园村孩子们的上学路已经缩短到十几分钟。1月22日,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在学校课堂上。周科摄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巴木玉布木夫妇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吃。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巴木玉布木说,“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平平安安。无论是生活的贫困,还是遭遇的不幸,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看着巴木玉布木甜美的笑容,记者已然看到了11年前镜头里年轻母亲笃定的目光。1月21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左)和巴木玉布木的合影。李思佳摄记者手记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科 见到巴木玉布木前,我紧张得像个孩子。 11年来,我在脑海中把她刻画成无数个形象,如今真要见面,心里依然忐忑。 1月21日,我拿出那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问她:“还记得这个时候的样子吗?” “记得记得,这是我在南昌打工的时候。”她仔细看了看,笑了。 我告诉她:“因为这张照片,我找了你11年。” 她一脸惊讶。 巴木玉布木个头不高,第一眼看上去有些腼腆,等我前前后后介绍完,她笑得很开心,瘦削的面孔显得比11年前更加年轻。 当她从家里翻出照片中那床披在肩上的黄色毛毯时,一种久违的情愫涌上我心头。大女儿巫其拉布木披着母亲披过的黄色毛毯。周科摄11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我和这位年轻的母亲有了不解之缘,她也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11年的牵挂。 年1月30日,一大早,我背着相机来到南昌火车站采访。这是我第二年报道春运。按照惯例,拍完车站启动仪式上的一些活动后,我便打算返回单位发稿,但多少心有不甘。 春运第一天,全国每个火车站都是千篇一律的仪式,镜头画面大同小异,发到新华社稿库很容易就被淹没。于是,我换上70-MM长焦镜头,打算抓拍旅客返家的各类表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春运。 相机斜挎在肩上,我漫步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的母亲出现在远方,并朝进站口方向走来。她肩扛着超大行囊,左手拎着一个破旧的双肩包,右手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特别显眼。 那一刻,我被这一形象深深震撼,丝毫没有犹豫便拿起相机,蹲下身来,在她距离我十几米远的时候把镜头推了上去。巧合的是,这位母亲原本一直低着头走路,当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她突然抬起头望向前方,眼神刚毅坚定。我抓紧连按了几下快门,抓拍到这位年轻母亲一瞬间的形象和坚定的眼神。 就在这时,不少摄影记者也追了过来。 拍摄完成后,我跑到这位母亲面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同时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并表明想继续采访。但她只是摇了摇头,向进站口方向走去。 这一别,就是11年……1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后左)和巴木玉布木及其孩子们的合影。李思佳摄 随后,我回到单位,选取其中一张照片发到新华社总社。当天,新华社摄影部将这张照片取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播发通稿后,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在当年海量春运照片中独树一帜。 时隔10天,年第6期《人民摄影》报在头版以巨幅照片的形式刊发了这张摄影作品,更加奠定了它在春运报道中的地位。摄影评论员王永午点评道:“向常态要精致很难,这幅作品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同类题材的地标,不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拼毅力拼体力就能追得上的,这是一个从练到炼的蜕变。” 年,《孩子,妈妈带你回家》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日常生活类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这位年轻母亲的形象还走进了画家的笔下,也被博士生写进论文。 这些年,每每想起这对母女,我心中总有遗憾,虽然离开了江西,多年来,我始终放不下她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她们。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我要找到这位母亲的心情更加急切。根据近期网民提供的线索,我们最终在四川大凉山深处见面了。1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左)和巴木玉布木的合影。李思佳摄 不认识汉字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3天时间里,她跟我聊了11年来家庭和生活的变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巴木玉布木一样,过去8年,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巴木玉布木是我国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她与命运较劲的奋斗故事令人感动。 与11年前的照片相比,在经历种种人生磨难后,巴木玉布木明显多了一份奋斗的富足、岁月的沉淀、生活的从容。 看,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主力编辑
刘培堃
审定
金官
核发
张宁
点亮和
新的一年,愿所有人幸福
笑容灿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