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座正在quot消失quot
随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南昌这座我从小生活的城市
忽然让我觉得熟悉且陌生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消
失
的
地
标
东方电脑城
▼
今年三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江西生展览馆将全面启动“退商还文”改造活动
将改建成公益性的江西美术馆
东方电脑城将整体搬迁
新址位于洪都中大道南昌一专附近
这个南昌八一广场代表建筑之一马上就要消失了
新华书店
▼
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始建于年
是当时江西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书店
为给南昌地铁建设让路
年7月7日早上6时25分
随着一声令下
拥有30年历史的新华书店大楼
在几秒钟之内轰然倒塌
百年老店“黄庆仁栈”药店
▼
享有“豫章药业第一家”美称
创建于清朝道光13年(年)
素以“行善积德、以人为本”闻名于外
见证了南昌两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为了给南昌地铁建设让道路
于7月6日早晨6点18分实行爆破拆除
南昌富豪酒店
▼
在年3月29日凌晨4点30分
这个曾经代表南昌酒店的标杆符号被爆破了
彻底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而这里,将重新的建起一栋新的地标
——北京王府井大楼
万寿宫街坊
▼
万寿宫街区是本市唯一风貌保持较为完整的历史区域
随着棚户区改造序幕拉开
很多人都含着眼泪怀着留恋
希望能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
通过旧城改造彰显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
顺化门立交桥
▼
于年5月建成
是一座双向车道四个方向连通
贯通城市南北与东西方向主干道的重要交通枢纽
年7月6日晚10点
服役19年的顺化门立交桥正式“退役”
消
失
的
地
名
宫保第宫保第经过了南昌岁月的变迁,渐渐地融入到了其他道路中,年,宫保第、庆云巷、二眼井、蒲扇行、二郎庙、西沐英城合并统称红文街,在年改称石头街。
也就是现在多米的石头街其中的米路段是当年的宫保第。
状元府现在南昌也没有状元府这个街名,现在的状元府已经在象山南路的怀抱中。
消
失
的
职
业
剃头匠
▼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
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
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
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弹棉花
▼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
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
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补锅匠
▼
补锅匠支起小火炉
拉起风箱,化上铁水
将铁锅的小洞清理
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
对着锅的小洞
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
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打铁匠
▼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
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火炉
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
卖蜂窝煤
▼
卖蜂窝煤的人拉着装满煤的板车
梭于大街小巷中
碎蜂窝煤渣和破了的蜂窝煤块
可以换新的蜂窝煤
卖爆米花
▼
“砰”地一声,
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
那时候,最盼的就是听到这声脆响
修表匠
▼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
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
小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
刻章
▼
将章胚打平,写上字
固定在小小的夹床上,用刀刻
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
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
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
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
消
失
的
吆
喝
灌煤气“灌~米~气~哦!”以前家家户户灌煤气,现在家家户户用天然气,虽然南昌有些地方还是在用灌装煤气,但是这种声音也会慢慢的消失吧!
收破烂“有旧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卖啵?”,以前一听到这收破烂的声音,小区内的各家各户都会立马叫住他。
但现在人家收破烂的大叔也知道要搞可持续发展,专门开了一个店,等你上门。
卖兰花“卖兰花喽~”
小南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在洪都电影院附近就可以看到一个上了岁数的大妈端着一个红色的箱子,里面有很多用铁丝穿好的兰花,那时候是1元钱2朵。
但现在,很少可以看见了。
磨铁匠“磨剪子咯~”
以前家里的剪刀、菜刀钝了,就等着磨铁匠在楼下喊,然后拿着钝钝的剪子和菜刀下楼给磨刀的老大爷磨。
但现在很少听到这种声音了!
消
失
的
回
忆
从前的日子节奏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记得那时候
出门还是骑自行车
要玩,还是得出去三三两两邀伙伴
记得那时候
搬着凳子在大门口写作业
奶奶坐在旁边给我扇着蒲扇
记得那时候
家里还没有空调
夏天门口搬个竹床,或者去八一广场打个地铺
一家老小都坐在地铺上
记得那时候
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但是那时候
我们总是快乐的...
了解更多资讯请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