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科状元邓书劼妈妈谈您的孩子有好胜心

南昌新科状元邓书劼妈妈谈您的孩子有好胜心

平时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孩子,脑瓜子很聪明,学习不是那么用功,平日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绝不会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的玩耍、爱好上,学习成绩中上但不拔尖。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顶尖的大学,孩子虽然也想,但是动力明显不足,父母希望孩子能更努力一些,成绩能更上一层楼,平日里非常密切地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自己却可能在行动上无所改进,成绩却随着年级的上升而缓慢下滑。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心不足而力有余”。

这里所说的“心不足”的“心”,是指好胜心。“力有余”则是指智力、学习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从智力上、学习能力上来说,成绩是完全可以提高的,但是从好胜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不够支撑这个孩子为了学习做进一步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好胜心往往和贬义联系在一起,比如描述一个人好胜心强,则嫉妒心强,可能会不择手段去取得胜利,每做一件事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成功,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很受不了。比如,周瑜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就是被自己强烈的好胜心给害死了,临死之前感叹道:既生瑜何生亮?

但是我觉得好胜心本身是一个中性偏好的词汇。因为好胜可以让人有进取心,促使你奋进。但是好胜心过强却又可以使你变得盲目,一味的追求结果,却忽略了过程。

所以有人主张好胜心与上进心区分,认为好胜心是和别人较劲,上进心是和自己较劲;好胜心是胜过别人即可,上进心永无止境;好胜心强而易折;上进心韧而持久。

我觉得,上进心绝大部分孩子都有,但是好胜心在不少孩子身上,则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众所周知,天朝的高考选拔机制是唯分数论的一刀切式标准,要想赢得高考,孩子对学习所持的态度会对他的努力程度起直接的决定作用。如果一个对成绩排名不是太在乎的孩子,可能他的学习态度就是成绩差不多就好,一次考试考砸了,最多难过两天,到第三天就恢复得和平时差不多了;如果一个对排名对成绩特别在乎的孩子,可能他的好胜心特别强,如果一次考砸了,他就会暗暗鼓劲,把挫折当动力,发誓要在下一次考试时扳回胜局。仔细观察了一下,好胜心在一个孩子的学习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常的学习动力和结果——成绩。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理性的人,其行为的目的在于最求最大化幸福,同时尽量避免痛苦和惩罚,即追求最大效益。所以在竞争环境之中,每个人都会有取胜的意向,好胜心人人都有。但是,能不能把孩子的好胜心一直保持下去,是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持孩子学习的好胜心。缺乏好胜心,就像汽车没有油,机器没有动力。

孩子的好胜心往往来自于家长的影响,性格遗传有一定关系,家长对学习的态度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孩子的态度是家长态度的折射。一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很多家长对孩子非常的宠爱,觉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健康就好,其他什么学习、什么分数都不重要;上小学时,因为功课比较简单,也看不出自己的孩子与优秀孩子在分数上存在明显差距,所以一直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不少家长潜意识里把快乐和学习是对立起来看的,好像学习了就不快乐,要快乐就不能要求学习。我认为做的好的家长应该是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学习中学会克服困难,从克服困难中寻找快乐。

如果家长真的不在意成绩不在意高考,就干脆一直持这种态度,让孩子以一种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培养,千万不要在追求学习成绩和自由发展个性特长两种态度之间左右摇摆,自己都搞不清楚对孩子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怎样培养,更不能在养育中养成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好胜心在各种生活享受中消失殆尽。不能等孩子上了初中,有了中考的竞争压力,上了高中,有了高考的竞争压力,家长的争强好胜之心在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中被激发出来,压力传导给孩子,这时才开始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一个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可是,孩子在轻轻松松了十几年好胜心已经基本消失以后,突然被要求考出比别家孩子更好的成绩,自然是被逼着学,被逼着比较。

所以,要想孩子有好胜心,恐怕也得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多多地灌输和培养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如果孩子真正懂得努力学习的意义是为了今后人生会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取得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就的话,那么他就会追求上进。可以通过榜样让他看到别人努力带来的好的结果,那么他就会觉得努力可以带给他好处,所以就会用上进来求得结果。

2.让孩子体会努力带来的快乐。努力学习带来的快乐有两种:首先是满足感和充实感。一个人努力学习,虽然过程有点辛苦,牺牲了很多的享受,但是努力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多人生体验、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会带来满足感与充实感。因为从人的天性来讲,没有人会喜欢空虚无聊的生活,懒惰散漫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后天形成的。其次要培养孩子的优越感,一个孩子如果可以感受到上进可以带给他优越感而且优越感可以让他得到别人的称赞的话,那么他就会追求上进,所以同龄人的钦佩、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称赞是必须的,而要获得这些,在我朝,主要还是学习成绩,一个优秀的成绩,总能让孩子得到较好的优越感。

3.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学习,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他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给孩子布置任务的难度要适当,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过分困难过高要求的任务,使孩子竭尽所能也无法完成,不得不屡次经历失败,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在布置任务时应客观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班级排名,只要给他提出稍高于平时的任务即可,循序渐进,在孩子的进步中逐步加压。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学生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4.使孩子明白坚持的重要性。从小学到大学,学习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件事情,并鼓励孩子做事、学习要有毅力,要善始善终,告诉孩子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多,只要坚持,剩者为王。

5.预见挫折、允许失败:每个孩子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遭遇挫折与失败,但是愈挫愈勇的信心不能被打败,帮助孩子预见可能遭受的挫折,让孩子做好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思想准备,避免在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打退堂鼓。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失败。父母要帮助、鼓励失败的孩子,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使他战胜挫折,不断进取。如果一味地不允许孩子失败,只能使孩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失去进取心。

6.注意孩子的情绪困扰。好多孩子不上进,是因为常有一种消极、悲观、不安的情绪在困扰着他,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更为突出。父母要找到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解除孩子情绪上的困扰。让孩子能够客观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

7.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落后,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整天训斥,仅以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孩子的优劣。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必别人差,相信自己比别人更出色,有自信心。让孩子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集体活动以及小制作和小实验中作出成绩时,感到自己在这方面比别人强,感受自己是有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鼓励孩子多把把时间、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文:米兰转自:闭门任虚盈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ms/9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