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46762.html本稿件为《洪城里》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一票南昌喜剧人的聊天是在一家火锅店的包厢里。还远没到开饭时间,一票人围着圆桌,阿志正对着我,卷发,严肃,浪人打扮,全然不像短视频里那副潇洒哥的形象;边上是他的师妹玲子,棒球帽沿压得低低的;再过去是陈龙,倒是和舞台上没什么两样。一侧身,旁边居然坐着多多,这个新晋网红,此刻极度收敛,来去悄无声息。我身后的沙发上,阿志的女徒弟欧阳浓妆翘腿坐着,紧盯我的后脊梁骨。这像极了港片里“话事人”聚会的情景,但此刻我内心却有点想笑!“我们其实是演员,我们需要在舞台上与观众零距离地表演。”当阿志说出这番话,星爷在《喜剧之王》里手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经典画面一闪而过。但随后的两个小时里,聊出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带有悲情色彩!这帮从20多到40多岁正值当打之年的南昌本土喜剧演员小团体,即将试图在夹缝中劈开一条血路。栖身位于老福山的火根哩火锅店,其二楼搭一个小舞台,从4月30日起每周五晚,重燃赣派喜剧的火种。于是,这次原以为以轻松开场,欢笑结束的采访,在我看来有了登场亮相前壮行的味道。阿志、陈龙以及徒弟们的叙述,其实就一个主题:什么是演员?他不是大红大紫光彩照人的明星,也不是当下视频时代展示才艺的网红。演员是一个必须苦练勤学塑造角色演绎生活的生存职业,要拥有几十年如一日热爱表演和舞台的执着之心。南昌喜剧人是扎根于南昌,服务于南昌人的演员。从此,我们不必眺望远处火爆的德云社,不用流连手机里千篇一律装疯卖傻的搞笑,我们需要去喜欢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演员,因为他们离我们更近。
赣派喜剧
老南昌人对于本土的笑星,都非常熟知筱贵林和他的儿子小筱贵林。筱贵林开创了南昌方言的喜剧表演先河,是江西近代民间文化史上著名的滑稽评书艺人。而赣派喜剧,追溯它的渊源,则是来自上海“血脉”。
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筱贵林跑单帮一个人去了上海,在那里他学了“小热昏·卖梨膏糖”,是一种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马路说唱艺术。以唱新闻、宣传商品广告的方法,推销自己熬制的梨膏糖,有“三分卖糖,七分卖唱”的说法,其中说唱部分非常重要。回到南昌后,筱贵林就以“小热昏”的方式走街串巷卖梨膏糖,偶尔也到茶馆里去说书,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滑稽笑话表演有着很深的造诣,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从小耳濡目染的小筱贵林,长大后有一天在父亲生病不能演出时,替父登台,台下的观众很自然地就称他为“小筱贵林”。舞台上,筱贵林擅长的是说评书,讲段子,尤其是卖梨膏糖时,很多段子都是即兴现编,用行话说“现挂”能力极强。筱贵林将南方滑稽与北方相声融合,再加上用地道的南昌方言演绎,独创了南昌方言相声。小筱贵林,则在父亲基础上创新以南昌话加普通话表演相声,火爆南昌。
目前江西还能上台表演的喜剧演员应该不超过20人,“除了南昌,九江、景德镇、丰城当地都还有在演出”。
阿志
阿志
阿志,原名徐志,是很多南昌人熟悉和喜爱的一位本土喜剧演员。因为在集南昌大型赣语情景喜剧《松柏巷里万家人》中出演万长华,而家喻户晓。但其实他有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南昌方言相声表演艺术家小筱贵林的第一个磕头弟子。他和师傅小筱贵林,同是“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的非遗传承人。
说起和师傅的缘分,阿志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阿志从小就跟着爸爸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姜昆、马季的相声,听着听着就爱上了语言表演。读五年级时,学校里举行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别的同学都是合唱、跳舞、诗朗诵,阿志则上台表演说相声。当时正在南昌师范学院读书,还叫杨岗丽的杨钰莹,是阿志班里的实习音乐老师,杨钰莹把在歌舞厅里看到的小筱贵林的相声给记下来,交给阿志和另一个同学表演。杨钰莹还给这个对比南北方言的相声取名为《南昌话与普通话》。直到长大以后,阿志和小筱贵林也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他才知道这段相声名为《南腔北调》。11岁第一次登台,就是在杨钰莹的帮助下,机缘巧合地说了师傅的相声,今天回头看,这样的师徒情缘,真让阿志有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小筱贵林《南腔北调》
阿志长大后,正值南昌的歌舞厅市场繁荣,他和小筱贵林经常在各个场所一起演出。小筱贵林眼中的阿志,“这个崽俚子蛮好”,他还经常念叨,要是自己能有个儿子就好了,于是阿志喊小筱贵林“干爹”,他们成了亦师亦友亦父子的关系。
年,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小筱贵林成立了第一个南昌相声社团“贵林社”,把江西本土艺人动员起来,在固定的地点每周演出。于是,年,小筱贵林第一次正式收徒,阿志按照传统方式磕头拜师。他说,“师傅小筱贵林是入了相声门的,我们拜他为师,那我们的名字也是一起要编到中国相声家谱里。”
现在,阿志和他的师弟师妹们又打造了赣派喜剧社,“贵林社是专门以相声为主,赣派喜剧社是以喜剧为主,南昌方言加各种喜剧表演。”此外,阿志还正以赣派方言相声去申请非遗,
“在全国来讲,现在只有上海、四川、湖南和江西这4个地方,是以一个说方言一个说普通话的方式在讲相声。”
南昌人最爱小品
阿志说,对于喜剧,南昌观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爱看小品表演。在全国歌舞厅、夜场文化风行的很长时间里,南昌是全国唯一一个将小品作为压轴节目的地方,“就跟北方人特别喜欢相声,东北人爱看二人转,南昌人就爱看小品,观众不看完最后那个小品是不会走的”。“南昌的小品当时在整个中国夜场都非常有名气,很多外地人拿录像机来录我们的表演。这种现象应该是从年一直持续到年左右,直到后来夜场不行了。”
还是每天晚上在夜场演小品时,阿志就拥有了粉丝。有时走在大街上都能被认出来,对方拍着阿志的肩膀,喊着阿志在小品里扮演的角色名,问什么时候新作品出来呀?阿志对此很诧异,夜场每天的观众也就几百人,而且舞台上的扮相和生活里的他差别巨大,这也能被认出来?他表示,这也恰恰说明了当时小品在南昌的火爆程度。
年,南昌方言的大型情景喜剧《松柏巷里万家人》播出,阿志在里面出演万长华,随着电视剧热播而人气骤升。这部用南昌话演绎南昌人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阿志认为,也是赣派喜剧的一个代表作品。
年《松柏巷里万家人》
当年贵林社成立后,剧团每周演出一场。他们先是租用南昌剧场,每场元的租金,所有的演出费用全部由师傅小筱贵林和阿志平摊。这样撑了几年,他们又到八一公园里免费演出,“也不要钱,就为了这帮孩子要学,他们需要上台实践。”在八一公园的露天舞台一演又演了好几年,“南昌的天气,冬天又冷,夏天又热,真挺不容易的。”
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贵林社在环湖路上原东湖电影院的5楼终于“落户”下来,有了自己的固定演出场所。阿志带头,所有演员都不拿演出费,就这样,他和师傅这些年依然为贵林社贴补了一百多万元进去。他说,现在自己想改变策略,“利用我现在还拥有的一点所谓资源,和师弟陈龙一起领个头,带着我们的团队和私营企业家合作,真正用市场化商业运作的方式去做赣派喜剧。”
其实我是个演员
从小喜欢相声的阿志,长大后阴错阳差地考进了南昌采茶剧团,成为一名戏曲演员。“年考的剧团,6年后出来自己单干做演员个体户,给电视台打短工、录小片、配音、混剧组、拍广告,什么都干。”
他的师弟陈龙(原名陈衡),则是省文艺学校毕业,后进入江西省京剧团,专攻丑行。陈龙也曾在剧组里做过武行、替身等等。师妹玲子,是小筱贵林收的唯一女徒弟,父母从事赣剧表演,玲子和阿志、陈龙搭档演小品,合作多年。阿志说,“从演员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经历算是很丰富了,基本上跟演出相关的事情我们都干过。”
陈龙
玲子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周星驰电影里,那些执着于表演的跑龙套演员们。尤其是《喜剧之王》里,《演员的自我修养》已成为经典道具。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本关于表演的枯燥难懂的论著,阿志他们三师兄妹还真的看过。
“我们是真的看过那本书,是真正听过老师站在课堂上讲怎么表演,怎么发声,什么是表演理论。我们经过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对演员这两个字,对这个职业有着敬畏之心。”
对于当下短视频时代,人人都可以拿出手机,来一段表演,阿志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观点。“什么叫演员?在抖音上拍个段子,你就是演员?那肯定不能这样定义。”
“语言的构架和喜剧原理结合在一起,会让语言形成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有些人南昌话说得好就以为可以上台,没有用的。因为你不懂喜剧原理,你不懂相声理论,上台说话可以,但要说相声就开不了口,因为在舞台上三翻四抖的铺垫,冷不丁一个包袱出来,这都是有方法的。”
我们不是脱口秀
对于当下热门的脱口秀表演,阿志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舶来品,起源于酒吧以及一些表演场所,用来调剂现场气氛。比如一个小型音乐会,前面派一个主持人上去暖场,通过一段语言把大家逗笑,久而久之在国外形成一种综艺节目,就是电视脱口秀。”
“什么叫脱口秀?就是脱口而出,没有写好的稿子,不是背出来的表演,国内这样的表演几乎都做不到,它有词给你,不像单口相声,又不像滑稽戏,也并非真正的脱口秀。”
而赣派喜剧,就是以江西地方方言来传承传统文化。“像南昌方言相声运用了相声的技巧以及南昌方言俚语的特色,包括地名里包含着很多故事,都可以通过相声表演把南昌本土的文化体现出来。比如筱贵林说《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他的那种独特语言魅力是别人演不了的。”
“未来赣派喜剧社会衍生出更多方式的表演,或者是单口相声,或者是群口相声,或是请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反正是做短小精悍,而且是最让观众通俗易懂的节目。”
多多
多多
阿志徒弟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多多(本名许多艺),36岁的他在抖音上已有30多万的粉丝,和师傅不相上下,被阿志调侃是“抖音表演艺术家”。抖音上的多多经常反串表演,一人分饰两角,演绎夫妻故事。尤其是反串妻子时,故意把假发弄得凌乱,腮红涂得夸张,一会是横目怒目的泼妇,一会是哭哭啼啼的怨妇,鲜活的“夹沙糕”形象受到网友热捧。抖音上,有不少同类型的反串表演,也几乎都是扮丑的套路,多多应该是抖音里南昌方言表演较为成功的一位网红。
多多反串表演
如果抖音里那个多多已经深入你的脑海,在见到生活中的他时,一定会让你吃惊。生活中的多多为人低调,采访时,一大伙人围坐一圈,多多几乎不吭声,即使轮到他讲话,声音低沉话语恭谦,但字正腔圆嗓音格外有磁性。说话时,他表情严肃,几乎没有笑容,又会有些冷幽默的话语从他那标志性厚嘴唇喃喃说出来。生活中和抖音里,截然不同的反差形象,似乎更让人感受到他骨子里所蕴藏的喜剧。
多多家里三代都是铁路人,他也是南昌铁路上的一名计量检定员。生活里,他格外痴迷于播音主持,当火车缓缓驶进南昌站,列车里响起“南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欢迎您来到南昌??”的这一段广播,就曾出自多多的声音。
于是,多多做起了斜杠青年,在南昌很多地方当主持人,参加各种演出。而成为抖音网红,是因为疫情期间,“如果不拍抖音,我们做演出的就接不到活干,说大点,就是艺术生涯松弛了。”旁边的师兄弟们说,多多迷恋舞台,喜欢掌声鲜花,他解释,“我们台上做艺,台下做人,上台了还是要有点狼性,所以点赞就化为了掌声。”
他不认为自己很红,“我就是站在抖音风口上飞天的猪,那个时候玩抖音的人基本上都能红。”多多能成为阿志的徒弟,还是阿志在抖音上主动与他互动,“我玩抖音也是宣泄情感,觉得好玩就去做,但是一直玩得不得要领,它的热度其实是有规律的。比如阿志最初隔空向我抛橄榄枝,说多多我们一起干个项目,我一接茬粉丝数量瞬间就上来了。这让我觉得师父确实有门道,而且他能够放低身段主动来和我接触,我只能倾心相交。”
评价自己和师傅的关系,多多说,“我觉得人跟人之间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热恋期总会一见如故,每天腻在一起。但我和师傅好像从来都没有过热恋期,这和我性格有关,但是我觉得我们像可以走一辈子的婚姻。”
阿志说多多在徒弟们中是个另类,骨子里特别爱表现自己的喜剧天分,“在表演上,他好像是个野孩子,也能打得过别人,因为他的拳头有力量,但是他打的是王八拳,没有武术门派。他需要进一个门派,了解什么是功夫,这样他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敬畏。”
阿志带着多多去年参加了《新松柏巷里万家人》的拍摄,“他进了剧组会紧张,但他拍抖音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拍抖音跟拍戏是两码事,抖音永远在他最舒适地带,是他自己找到的最舒适的表演。”阿志说,他希望多多不只是在抖音上红,能在舞台上真正用表演逗乐观众,那才能叫演员。写在最后
阿志和陈龙目前一共有近20名徒弟,其中21岁的涂志康年纪最小,读卫校时就喜欢说相声,“在贵林社演出有两年了,感觉是一个慢慢收获的过程。刚开始学相声其实是很枯燥的,大段大段背台词贯口,直到后面收获了观众笑容,就发现这条路是我喜欢和真正热爱的,觉得这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
涂志康
欧阳亦佳原是西安歌舞剧院的一名歌手,因为在演出中和阿志认识,她又喜欢在舞台上表演,于是就拜阿志为师,留在了南昌。和师傅、师叔、师姑在舞台上配合久了,欧阳亦佳已经默契十足,“他们在台上经常会有即兴的表演,只要看他们一个眼神我就知道要干嘛。”
欧阳亦佳
山西小伙李嘴来南昌读表演专业,老师就是在《松柏巷里万家人》饰演万伯的老艺术家康保民。正是老师的缘故,让李嘴喜爱上了南昌方言,最后拜阿志为师。这样的经历让他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李嘴
未来,阿志和陈龙将带着这一群喜爱南昌方言和喜剧表演的年轻人,在家乡父老面前打响他们赣派喜剧社的名号。阿志坦言,这么多年他们也有过去外地发展的机会,《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这一类的节目也向他们发出过邀请,每每都选择了放弃。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让江西方言走得更远?我的看法是,北京永远不缺我这样的演员,但江西一定离不开我和陈龙。”
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无论舞台、银幕上的表演都是宽幅甚至广角的,用手机竖屏看固然有夸张的效果,但是否也局限了我们的视角?所以,真正的演员就应该是在舞台上,虽然现在这个舞台还不算大,但南昌人一定会捧场。因为,这是本土原汁原味的喜剧相声小品,因为他们都是这么接地气可亲可爱可笑的天生喜剧人。
哪里可以找到他们?赣派喜剧小剧场将每周五晚爆笑演出??
文字|段萍
图片|采访者提供
#“洪城里热门话题第78期:你知道南昌还有自己的喜剧人吗?来都来了,唠几句呗/
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