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旧事豆豉巷那些酱香四溢小作坊

豆豉巷那些酱香四溢小作坊

豆豉巷,现在很多的南昌人都不知道了,可是,它确实是名可见经传,在南昌的古老历史上,它还占有一席之地。

豆豉巷,在清朝以前,它叫豆豉厂。因为这里曾经有制作豆豉的大作坊,所以小巷以此而得名。《南昌地名志》(年版):“东起张王庙巷,西转南至孺子路。全长米,宽2.9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对于“豆豉(chi)”,南昌人一般念作“豆夕(xi、入声)”。

酱油在古代又叫做“酱汁”“豉汁”“豉油”,酱油是在豆豉的基础上再加工而产生出来的。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如果将豆豉进行压榨、提取,再添加上适当的盐、酒、香料和其他各种配料就成为酱油。

现在有些人对酱油有生抽、老抽之分。在广东方言里,“抽”是“提取”的意思。第一次从豆豉中压榨提取而生产出来的酱油,叫“生抽”,再把第一次压榨提取后的剩渣添水,加温融化,再次压榨提取,添加焦糖色及其他配料,这就是“老抽”。“生抽”味道鲜美,“老抽”色泽深重。

古代社会,生产豆豉的都是一些手工小作坊,因此,能用上酱油的都是富贵豪门之家。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买些价格便宜的豆豉,在炒菜烧肉时撒一些豆豉作为调料。现在,在南昌的各类大小酒家,只要名称“家乡回锅肉”“家乡辣椒炒肉”“家乡豆干”的菜肴,就一定少不了豆豉。

豆豉出现得很早,在《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古籍中皆有记载,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制作豆豉的最佳原料是黑豆,江西又是黑豆的盛产之地,因此,江西的豆豉全国第一。就像是川菜里少不得“花椒”,赣菜里少不得“豆豉”。

中华民国之后,南昌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酱油酿造厂。在解放前夕,“老同兴”“老同丰”“新生”3家酿造厂最为出名。解放以后,朝阳酿造厂的“孔雀牌”酱油获得省优产品奖,老同兴酿造厂的“凤凰牌”酱油获得轻工部优质产品奖。

随着酱油酿造业的迅速发展,豆豉也几乎消亡。其实,豆豉的药用功能非同小可,是远远不可能被酱油取代的。李时珍说:“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故能升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其滓缚脚可治关节炎。”不少古今医书都对豆豉的药用功能高度评价:“豆豉和桔梗、节皮联用入药,可治寒热感冒、降血压、抗癌变、解病毒。”

由此看来,南昌的豆豉必须传承和发展。少吃酱油,多吃豆豉,既美味于舌尖,又健康于身体。

作者介绍

黎传绪男年12月31日出生汉族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南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0年来致力于南昌地方文化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我省及全国语言文字界颇具影响。









































白淀风
白芷面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ly/12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