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华宇佳构。不少知名建筑留存至今,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今天的人们了解、研究那段城市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1江西大旅社 江西大旅社约建于年前后,据说江西大旅社建成后当时这里的房价是三块大洋一天,而一块大洋可供一户普通人家半个月的生活开销,虽然如此,南昌的有钱人还是趋之若骛。江西大旅社采用的设计可谓是“半洋半土、中西合璧”。比如说,窗户是西式的,大而注重艺术性;但门却是中式的,其图案带有典型的中国传统色彩。年的10月1号起被辟为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昌目前保存最完好、基本保持了原貌的民国时期著名建筑。2蒋介石南昌行营 南昌行营建成于年,原为江西省国立图书馆。上世纪30年代,因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南昌行营设在这里而风光一时。但在历经世纪风雨侵蚀后,这幢特殊建筑虽得以留存至今,建筑本身却己成危房,不仅墙体斑驳开裂,门窗破损,不少地方灌风漏雨。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这幢老楼已被许多人遗忘很久。南昌行营的历史就像“百花洲”的断碑一样逐渐被尘封起来。这幢老建筑至今仍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在周围车水马龙的映衬下,它那残破的身影孤寂地矗立于东湖之滨,好像在对过往的人们诉说什么。3南昌交通大厦 位于民德路上的南昌邮政大楼建国前原名南昌交通大厦,是一幢保存完好的浅绿色建筑,外观和造型看上去很“传统”,但仍可看出有着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南昌邮政初办的时候,局屋都是租用临街的民居或店铺,直到年,省里才拨南昌臬司前街平方米地给邮政建设局房。第二年,南昌邮政大楼遂破土动工,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开始立于南昌城内。据记载该建筑的设计者是上海人,整个工程花费了50万银元,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在当时的南昌是非常罕见的。4朱德军官教导团旧址 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八一大道58号,一旁是幽深的巷道,顺着巷道往里走,走过一扇铁门就能看到“讲武堂”的大门,这就是当年朱德军官教育团进行军事训练的地方。据附近的一些老居民回忆,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当时占地约有四五十亩,前后三进共五十余间房屋,另外还有礼堂和操场。现在能看到的仅是原建筑的一小部分,因为这幢建筑仅建国后就被多家单位挪作不同用途,致使房屋面貌已为之大变。所幸的是从年起,这里被列为八一起义五处革命旧址之一而受到重点保护。5贺龙指挥部旧址 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子固路号,是一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洋楼,这座建筑始建于年,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分大、小楼两部分。大楼内前楼为三层,有回廓、天井与大厅相接,上有亭式钟楼;小楼则为双层庭院,建在东面小坡上,居高临下,周围塔柏矗立,中国文化和西洋韵味在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这个房子是一个西式小楼,它请的是一个美国建筑师设计的,但是它又采用了我们中国建筑的特点,所以说这个房子是一个中西合壁的小楼,在年贺龙到南昌来之前,这个地方曾经是基督教会创办的一个基督教堂,全名叫中华圣公会宏道堂。6中意飞机修造厂 中意飞机修造厂是年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与意大利签署合办的,其厂房遗址位于江西师大老校区内,现在仅剩下“红楼”、大礼堂和老美楼。“红楼”原为南昌中意飞机修造厂指挥塔楼。一度被设计者抽象成学校的标志性符号,成为校徽重要的识别要素沿用近20年之久。大礼堂始建于年,是原来中意飞机修造厂的飞机库。年,国立南昌大学迁入后,即改建为学校大礼堂。大礼堂东边不远处的这幢建筑也是原中意飞机修造厂的厂房。因后来被改为美术专业教室,又称“老美楼”。如今,这些历史建筑的主体结构还基本保留了原貌,但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的历史痕迹了。7张勋公馆 张勋公馆约建成于年,其所在的三眼井街区是旧时南昌一处大户人家聚居的地方。它南有明代严嵩的旧邸,北有干家大屋、山陕会馆和老贡院,东有危家大屋、豫章书院和友竹花园。据记载,张勋公馆建成后张勋本人从未住过,但留有子孙在此居住。张勋死后,公馆曾多次被辟为南昌一些重要机关的所在地,成为了南昌一处重要的政治场所。如今的公馆虽已面貌全非,但院中两幢西式洋楼和一栋平房仍完好如初。年1月起公馆被辟为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目前已成为南昌一处重要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徜徉在繁华闹市,那些与街景街貌迥然有别的老建筑确实很容易勾起人们的悠悠思绪。虽然由于年代悠久,这些老建筑的历史渊源现在已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甚至于它们的沧桑往事早已消逝在了记忆的深处。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它们蕴含着城市的文脉,它们代表着城市的个性,因而,它们理应得到人们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