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这些都是武汉伢们的祝福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又到了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

而今年显得尤为特殊

包粽子、讲故事、绣香囊......

这群武汉伢们

纷纷用着自己的方式“云端”送祝福

端午小科普: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

学包一挂软糯清甜的多宝粽子,亲手缝一枚寓意和美的香囊,设计制作一艘独树一帜的龙舟……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在线秀手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过端午,包粽子是少不了的民俗,粽子也是一种美食,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粽子里的馅料由原来单一的红糖、豆沙、花生等创新发展到现在的肉馅、榴莲馅、虾仁馅、梅菜馅等,包粽子可是一门手艺活,包得不紧就全散了。”该校八(5)班学生耿恒英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并将制作过程录制下来,还配以解说。尽管包出来的粽子并不完美,可还是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围观点赞。

除了包粽子,学生们还脑洞大开,自己设计、构图,制作香囊、打造龙舟模型,有的还与家人PK,在制作过程中增进亲子交流,锻炼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学生郑天泽说,每次在老家过端午节,去看龙舟赛,站在湖边看着那一条条长短不一、五彩缤纷的龙舟,心里便激动不已。今年受疫情影响,恐怕不能亲眼目睹赛龙舟,但同学们线上开展“赛”龙舟也别有趣味。

武汉大方学校

24日一早,武汉大方学校中学部,刚刚结束早读的九年级学生们走进食堂收获惊喜——“侬情粽意”早餐。生活老师不仅为每位学生准备了粽子、绿豆糕、咸鸭蛋、米粉,还挨个送上端午寄语,助力中考!

江夏区东湖路学校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江夏区东湖路学校,通过“端午说由来,讲故事,话习俗,赛诗会”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们传扬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6月24日,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三(9)班的学生每人都收到了一个语文老师肖洁亲手做的小香囊。临近高考,肖洁发现学生们的压力有点大,有学生曾跟她抱怨说晚上睡觉睡不安神。马上端午节了,平时就爱做手工的肖洁想着干脆给每个学生都做一个小香囊,香草能安神助眠,也能让学生们放松心情。

于是,肖洁用了一周多的时间,自己缝制了52个小香囊,里面装了艾草、菖蒲等香草,52个学生一人送一个。她还制作了几个大香囊,绣上“高中”“健康”“平安”的字样,挂在教室里。挂香囊时,她告诉同学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不要有太多焦虑、烦躁的情绪,老师们更希望大家身心健康。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的高三学子们也收到了特别的端午礼物—“如意高中”香囊。8个精美的香囊是由如皋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晓梅制作。唐晓梅不仅是荷包手艺传承人,下学期还会来到武汉,教十九中学子们制作荷包。她用这8个端午香囊,祝福武汉的学子们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三(2)班学生方子怡说,很惊喜能收到这么精美的香囊,一收到就立刻挂在教室上了,接下来的时间大家都会继续努力,带上唐老师的祝福走进高考考场。

卫星村小学

卫星村小学开启“云上端午”,孩子们画创意彩蛋、编蛋网、包粽子、做绿豆糕……动手又动脑!看,校园最佳彩蛋、香囊、蛋网、最具卖相的粽子诞生了!

江汉区唐家墩小学

6月24日,江汉区唐家墩小学开展“端午我知道”活动。孩子们用诵童谣、讲故事、做手工等多种形式,演绎了和端午有关的传统民俗,深入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

江汉区西马路小学

6月24日,江汉区西马路小学开展了“我和父母包粽子”活动,在家长指导下,学生练习折粽叶、包糯米,调粽芯,捆扎粽型,亲子交流了解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来历,在一招一式中感受端午文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端午节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经济有机结合,教同学们学做传统香包,并制作海报为香包带货做推广。

通过空中课堂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香包制作工艺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中草药不仅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还能开窍醒神、化湿醒脾。孩子们选取不同风格的制作材料,一针一线地缝制特色香包。四(5)班周天怡同学说:“希望大家佩戴香包时,提高防疫意识,也希望香包给大家带来健康平安。这个端午为香包带货,买它!买它!买它!”

武昌区中北路幼儿园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绽放历史之美,武昌区中北路幼儿园开展端午“云诗会”主题活动,邀请孩子们一起吟诵诗词歌赋、诗舞表演、手语舞蹈等,让孩子们过一个别出心裁的端午节。

武昌区教工幼儿园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活动马上来临,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端午文化,教工幼儿园在线组织全园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

活动前,教师们通过线上视频分享、在线宣传让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端午节的习俗,随后孩子们进行了“画彩蛋”、“包粽子”、“做粽子”等活动。

中班的宝贝们在选择画彩蛋这一方式迎端午,拿着蛋宝宝,孩子们小心的用画笔为鸡蛋“打扮”:有的画出来彩蛋脸谱、有的画出了条纹装饰……

大班孩子开展了“包粽子”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将粽叶重叠折成各种形状,再放入糯米、红豆等材料,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个个粽子就成功了。活动中孩子们成就感十足,在线分享了自己的粽子。

有的宝贝别出心裁,选择了用超轻粘土和彩纸制作粽子和龙舟,瞧,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起来,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宝贝们的巧手下,超轻粘土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彩纸变成了形状各异的龙舟。

武昌中南路幼儿园

又到一年粽飘香,大家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我们武昌中南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上线“粽”情重“疫”端午节云端活动,一起去了解端午节!

生活中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有趣的粽子谜语,小朋友和家长们都争相抢答。武昌中南路幼儿园今天好不热闹!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卷起袖子,方老师、商老师线上指导包粽子,不少宅家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拍下在家学包粽子的照片或短视频,晒出自己家的花样粽子、分享了来自端午节的甜蜜时刻。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中一班小朋友特意准备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有韵律的诗歌把大家都带动起来,许多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和大家分享自己熟悉的诗歌。

活动后,武昌中南路幼儿园老师们包好的粽子由工会代表幼儿园支部慰问社区防疫人员以及孤寡老人,送上一份来自我园的温暖。也让武昌中南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从小懂得关爱身边的人、事、物,愿意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对端午节都加深了了解。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话让大家共同勉励,希望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武昌丁字桥幼儿园

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特殊的今年我园过一个别样的端午。为了幼儿能了解节日的习俗和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武昌丁字桥幼儿园组织开展《花样端午礼,别样云端情》的活动。活动中有的爸爸妈妈给孩子讲起了传说中屈原的故事,有的做起了美味绿豆糕,有的和奶奶学起了编制鸭蛋网兜,还有的自己动手尝粽子,画粽子,包粽子,做粽子,孩子送给家长一份端午礼,家长送给孩子一份端午情。

往期推荐

致敬逆行者!武汉这几位中学生战疫画作获奖

年中高考安排出炉!考场将配备空调

超级云课堂

出品

文丨长江日报记者向洁刘嘉杨幸慈杨枫

通讯员步小雨陈克茂龙芬代建勇柳娜李路杨帆杨晶陈婉楚

编辑丨秦卉林陈金铭

校对丨陈礼平

统筹丨舒筱

出品丨长江日报楚才教育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zy/16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