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昌历史最久的饺子店,有着这对东北夫妻

大隐于市的东北饺子老店,

你必定会去,你也必然会跟着唠。

第一次去于大妈的饺子店,还是很多年前读书的时候,几个同学放学后,便提议领着去吃饺子。我们穿过象山北路拐进民德路,再从民德路绕到建德观。兜兜转转之后,同学伸手一直,到了。我四处望去,终于是在一排民房小店面中找到了于大妈水饺的那块小招牌。

店面不大,二十多年都没有变过,外面一个大冰柜,里面四张长条桌沿着两边墙排开,一台电视机就搁在里面的橱柜顶上。去得多了,你会发现这台电视的频道永远都在播放着江西台的本地新闻。这对在南昌待了二十多年的东北老两口早已经把根扎在这里了。还有一只到傍晚才会醒的懒喵。

于大妈水饺店以家庭作坊式经营,从做肉馅到擀面皮包饺子,每一个步骤都坚持全手工制作。

大叔风趣健谈,看上去神采奕奕,只要你愿意,一杯酒几只饺子,他能跟你谈古论今一晚上。相比之下,大妈显得就不那么健谈了,时不时插几句话,更多的时候是埋怨他老头太能唠了,有时能把顾客给说跑。东北人就这样,看不惯时就会给你说出来,不是针对,也没坏心思,就是单纯的”我要给你指出来“!

如今外面包装好的饺子,都是机器制作,馅和皮都是计算好的,个个都一样。而这儿的饺子只只是老两口亲手包,托着饺子皮,用筷子把肉馅挑皮上,再揉捏成型。所以别看这一筷子的功力,因为饺子论只卖,肉馅的分量要均匀,大小不能相差太多,不然客人买回去饺子大大小小不一那得多难为情。

话说回来,这儿的饺子也真是够实在的,皮薄馅厚,好久没有吃到过这么大只的水饺了,十只下肚我就有些撑得不行。大叔还在一边打趣道:“说了吧小子,我瞧你那样就不能点多了!”

在这里光顾的大多是老客户,邻里邻外的,夹着拖鞋,或堂食或打包,有些熟客知道准备一碗饺子需要多久,进来招呼一声,几分钟再返回时,恰好一碗饱满的饺子也端上桌了。

于大妈水饺店的凉菜也很实惠,这一盘40多元的拌牛肉足足有半斤多了,让无肉不欢的我直呼过瘾,要知道现在一斤生牛肉都得近50元了呐。

不光分量足,牛肉拌得也是超入味,去吃饺子的童鞋我是强烈建议可以试一试的。于大妈说她做的牛肉很火也很新鲜,一般上午备好一部分先卖,不够的话下午再切一些,要保证大伙吃得都是当天的牛肉。

拌蚬子、肉皮冻、凉面等一些小菜都是他们地道东北特色,冬天还会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这些热菜供应。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时,当时还年轻的两口子从辽宁南下到江西,来到南昌为了谋生,把身上剩下不多的钱拿去买肉馅包饺子,用大妈的话就是:“饺子若卖不出去,我和你叔就得喝西北风了。”哪知道包好的饺子当天就全部卖光。从那以后,这就是他们的事业,是他们的生活。

如需查看地址电话

请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zy/16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