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的教学楼、润心亭下争艳的花儿、知行路上的丝竹清音、穿越历史的少儿民乐博物馆……一步一景、一处一情,一股古典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每个角落都流淌着古朴韵味,散发出勃勃生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芦席营19号的南昌路小学,毗邻玄武湖畔,是一座园林般典雅的学校。这里是近名乐乐娃共同的家。可爱的乐乐娃和爱他们的老师一起学习、游戏。听!乐乐娃在为大家解释校训“乐”的含义:“乐”寓意着南昌路小学的孩子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更昭示着师生的款款深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还意蕴着:南昌路小学的孩子知晓民乐一二,弹拨乐器一二,欣赏民乐一二,畅享琴韵之乐。来吧!接受乐乐娃的邀请,来南昌路小学感受一段和着悠扬中国民乐的希望之旅吧!
乐乐娃要骄傲地告诉大家,南昌路小学是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是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是南京市小学生民乐团的所在地,这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能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中华传统文化。近几年,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区各级语数、科技、民乐、绘画、体育、电脑等比赛中荣获佳绩。小班化的教育让乐乐娃们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养突飞猛进,即使进入中学,也赢得了有潜力、有特长的赞扬声。走进南昌路小学,迈好入学第一步
特别的身份证
入学通知书
“我太高兴了,我是小学生了!”南小的一年级新生都会收到一份绿色的录取通知书:“某某同学:你已被南昌路小学录取,祝贺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是老师为即将进入南小的小朋友准备的特别“身份证”。可别小瞧了它,它能帮助小朋友逐渐认同新身份,更好地适应和度过幼小衔接过渡期,也为家长做好入学准备提供了指导!难忘的开学典礼
四件小礼物
每年9月1日开学典礼上,学校为一年级新同学精心准备了四件小礼物:“一套教科书、一本记事本、一支笔、一张借书证”。由校长亲自给每位学生赠送一套教科书,希望他们“学知识,学做人。”由班主任老师为新同学送上一本小记事本和一支笔,希望新同学能“积少成多,记下成长的快乐”;由图书管理员老师为新同学送上一张借书证,借书证上有一句温馨的话语:“亲爱的同学,老师在书中等你”。这是希望新同学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四件小礼物虽然并不名贵,但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特殊的习惯养成
“丰收园”里学互助
一年级的老师为班里的孩子特别设计了“小组丰收园”评比栏,它由五棵苹果树组成。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哪个小组能认真地完成某件事、哪个小组纪律好、哪个小组速度快等均可获得一颗合作星。一天下来,哪组的合作星最多,就可以在老师那换取个红苹果贴在本组的苹果树上。在这个特别的习惯养成教育中,乐乐娃从“丰收园”里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会影响本组的表现。他们互相提醒互相帮助,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榜样的力量诺贝尔奖得主是我校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著名书法家季伏昆先生……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当年都是南昌路小学的小学生。当丁肇中爷爷别着南昌路小学白底红字的校徽,回到母校,坐在一(3)班彩色的小座椅上时,他开心地笑着说:“我在中国,受的最高教育是在南京,南昌路小学。南昌路小学的学习环境真是太好了,要是我小时候也能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一定会学得更好!”受到诺奖校友的鼓励,南昌路小学的小朋友都爱学习。乐乐娃们都有一个志向:“今天学校以丁肇中爷爷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在这里求知,原来是如此快乐的事
乐韵课堂
焕发师生生命活力
在南小乐韵课堂上,老师们引领着乐乐娃主动、快乐、个性化地学习。这里的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有一套“独门秘笈”呢。“一轮明月升起,中秋节到来了,孩子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诗词吗?李白《静夜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苏轼《水调歌头》等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的愿望。听,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同学们通过读诗、读儿歌、听民乐,并赏析儿歌和词曲的韵味,感受了中国传统节日特有的风情。这种教学模式源于南小精心打造的“诗韵语文”教学团队——老师们将语文的诗意、生活的乐趣以及民乐的情韵在课堂上巧妙整合,引导乐乐娃在母语的世界里畅游。除了“诗韵语文”教师团队,南小还有两支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教师团队:“乐韵数学”、“快乐6+1”。这所学校的教师团队践行“乐教之道”,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市优青2人,区学科带头人12人,区优青19人。他们是快乐教育理念的引领者、践行者,学生成长的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欣赏者。“班级是个家,家里的乐乐娃,个个是朵花,我的班级我的爱,童心共建幸福家。”这是南小“乐乐娃班主任工作室”的宗旨,也是每位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学兴奋点
点燃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
南小的老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学生个性,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每个学生享受“乐学之道”。瞧,一年级新生对同学的姓名好奇就是一个学习兴奋点。老师匠心别具地把同学们的姓名制成拼音卡片,鼓励孩子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巩固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律。在小班化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敢说“我不懂”,敢提怪问题、真问题、难问题,切实感受到求知是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