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届(含届)已毕业名学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博)士学位,超过90%学生进入国内前十名“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研究所读或国外一流大学深造,87人跨学科深造学习,88人已进入攻读博士学位,14人已进入全球前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读博或博士后研究,1人获批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全国名)……
这些数据均来自一个班——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以下简称“本硕班”),优秀的平台塑造拔尖的人才,本硕班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12月21日至23日,高等研究院举行本硕实验班创办十周年庆典暨本硕实验班班毕业生首届香樟论坛。本硕实验班历届毕业生齐聚前湖,与在校师生一起总结本硕班十年来拔尖人才培养,畅谈学术创新,交流成长体验,分享成才感悟,共祝本硕班创办十周年生日。
庆典活动上,一段精心制作视频《本硕10年》拉开了庆典序幕。一次次合照,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祝福,把本硕师生带回到十年前校园生活,感情真挚,言语恳切,让每个本硕学子真切感受“回家”的温暖。
郑泉水教授
杰出校友、高等研究院创院院长、本硕班发起创办人、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科学家郑泉水教授致辞,对本硕班创办并十周年庆典表示祝贺,回顾了高等研究院创办和本硕班开办的历程,总结了本硕班的办学成绩。他希望,高等研究院的全体同仁继往开来,探索创新,不断开创交叉学科研究与创新新局面;继续勉励本硕班全体优秀学子紧跟新时代脉搏,志存高远,奋发拼搏,奠定扎实基础,努力成为学术创新、工程应用、管理服务方面的精英人才。
朱友林副校长
朱友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充分肯定高等研究院成立以来在交叉学科研究与交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共享服务等方面工作取得成绩,重点回顾总结了本硕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办和探索的历程。
他指出,在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田的际銮书院里,学校举全校之力创办的本硕班,是学校开垦最早、耕作最细、收获最多的实验班。经过十年来的探索改革,实现了开办之初学校提出的出人才、出经验、出成绩的办学目标,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其教学改革探索的导师制、科研训练等试验成果已辐射应用于全校本科人才培养。希望高研院在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再上新台阶,在部省合建良好机遇里,力争顺利进入国家“六卓越一拔尖”的“拔尖计划”2.0行列;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三全”“四自”“协同”育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书院文化上出新成果;办好香樟论坛,把香樟论坛打造成联结本硕班历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的交流励志平台。
邹文楠院长
高等研究院院长邹文楠以“喜见冬天的温暖”为题,回顾总结了本硕班办学历程和育人经验的同时,阐述了高研院创办“香樟论坛”的初衷。期待师生通过“香樟论坛”平台,梳理总结本硕班办学经验与成效,汇报分享交流历届本硕毕业学子的学术创新、成长体验和成才感悟。把“香樟论坛”办成历届本硕毕业学子成才道路上休憩的驿站和全体本硕学子共话卓越成长的常态活动平台。
本硕班毕业校友李东阳、新生肖琦瑶、导师王红明教授、老领导邓凤兰、教学顾问清华大学施惠基先后发言致辞,他们回顾了高研院、本硕班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高研院和本硕班的精神和文化,表达了对高研院的深厚感情,展望了高研院的美好未来。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母校的日新发展,本硕学子的茁壮成长,证明着本硕班的创办是成功。我们回到母校,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很温暖幸福。衷心感谢母校的栽培,在未来的成长发展道路上,我们感到责任更重大,信心更坚决。”
——本硕班毕业校友李东阳
“看到学长学姐创造的辉煌成长,百感交集,感谢学校为我们本硕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卓越成长的平台。”
——新生肖琦瑶
“担任本硕班优秀学生的导师是份难得工作,指导训练,合作研究,切磋学术,师学相长。科学研究,要敢于尝试,不要怕失败。要坐冷板凳,只有坐得住,才能立得起。”
——导师王红明教授
“退休五年了,但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