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方言】看你会镂不会镂
前些年,有家媒体曾经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最常见的最不雅观的行为”为题,作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以“挖鼻屎”为最。
“挖鼻屎”是通常说法,南昌人不说“挖鼻屎”,而说“镂鼻屎”。对于“挖鼻屎”的意思,我们不必解说,但是,南昌人说“镂”却是比说“挖”要准确得多,要古老得多。
说到“镂”,人人皆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代名句。有词典解释:“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铜顽石也可以雕成花饰。”其实,这种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个“花饰”不仅仅是在金铜顽石表面上“刻”出花纹,而是把这个金铜顽石镂空,雕成立体感、空间感极其丰富的艺术珍品。这种雕法历来又被称作“镂雕”“镂空”“透雕”。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中专门记录了古代镂雕工艺精品:“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
清代野史对“鬼工球”解说:“那宝贝唤作‘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该球取自天然巨骨,不知是何怪兽。骨分内外五层,皆被打磨成球状。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则内中四球圆转活动,日夜不歇,可谓精巧绝伦。”
挖,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会意兼声”。从手,穵(wā)亦声。穵,从“穴”,穴,洞穴也。因此,“挖”的本义有大空间的的意思。比如说:愚公移山,挖山不止。警察破案,挖地三尺。高家庄,游击队民兵挖地道。上甘岭, 战士挖战壕。无论是高山、是大地,都是广大的概念。
镂,既有往物体内部镂的意义,还有小空间的意思。比如说,《核舟记》,桃核镂刻人物和器物的画卷。鬼工球,玉石镂刻大球套小球的精品。无论是桃核、是玉石,都是狭小的概念。
“镂”字在古代是一个很平常的词,古代诗文寻常可见。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南宋文学家江淹的“碧玉作椀银为盘,一刻一镂化双鸾。”南宋诗人陆游的“缕金羯鼓龟兹乐,镂玉琵琶逻逤槽。”元代词人洪翼的“雕玉镂成鹦鹉架,泥金镌就牡丹牌。”
现在,镂字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古代汉语词汇,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社会。可是,这个古老的词汇仍然活着我们南昌的方言之中。南昌人至今分得清清楚楚,大洞,是挖的;小洞,是镂的。例如,镂鼻屎、镂耳屎。
作者介绍黎传绪男年12月31日出生汉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南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0年来致力于南昌地方文化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我省及全国语言文字界颇具影响。
(编辑:胡雪贝责编:郭云帆主编:陈旻谢斌)
(点开原文即可回看前一天《每日新闻》,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