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街区建设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是展示城市的一扇窗口。
10月20日,经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定,绳金塔商业特色街区正式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这也是南昌市继胜利路步行街后的第二条“国字号”步行街。
绳金塔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工程,是以绳金塔景区为核心,南至洪城路,北至站前西路,西至抚河路,规划面积亩,形成“五街、一园、一广场”格局。
即绳金塔街、金塔西街、塔东街、十字街、前进路五条街以及绳金塔公园与南门广场。
一期工程—绳金塔美食街是由绳金塔街和金塔西街连接成的“L”型街区,街区道路总长约米,总投资约3.82亿元。
是西湖区按照“少拆多改重提升,风格风貌效祖先,街头巷陌皆酒肆,别有洞天续孔缘”的理念全力打造的“食全食美”美食街。
二期建设工程已于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年左右完工,规划设计旨在打开绳金塔的“视线通廊”。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动静态立体交通,使园区与地铁、商业自然链接,丰富逛街的空间体验,完成“大绳金塔公园”总体定位。
在业态布局上,绳金塔美食街现有商户62户,其中餐饮企业54户。
绳金塔街引进全国各地特色美食,分为国际知名品牌区、中华老字号区、特色餐饮区、美食小吃区和休闲餐饮区五大块区域,金塔西街以餐饮休闲为主。
由精致休闲娱乐区、时尚生活中心区、国内精致菜品区及赣菜名宗品味区四大区域组成。
整个街区商业环境和业态已焕然一新,成为引领南昌饮食文化的商业特色街。
而作为南昌人,你对绳经塔又了解多少?是仅限于如今的商业街,还是对它的历史一概不知?
绳金塔的西侧,曾经叫作“绳金塔街”。由于绳金塔远播的声誉和历史的名望,绳金塔也是这一片区域的名称。
千年以来,南昌一直流传民谣:“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曾经有人以此证明南昌历史上的两大标志,一是滕王阁,二是绳金塔。
其实,把“藤”解作“滕王”之“滕”的确牵强。
这句民谣用的是“比”的修辞手法,大意是说:“藤”如果断了,那么“葫芦”也就生存不了,只好剪掉而已;如果“绳金塔”倒了,那么“豫章城”也就会不存在了。
可见“绳金塔”在南昌人们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以往的古代社会,人们不像现在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能祈求“上天”的“恩赐”“降福”,祈求“神灵”的“保佑”“庇护”。
但是,人们觉得这些还不够,毕竟看不见摸不着,心里面不踏实,于是建造雄伟的建筑来保护自己,于是“绳金塔”就矗立在南昌城。
“绳金塔”寄托着人们的两个愿望:一是“永镇江城”。
古代的南昌水系特别丰富,滨临赣江和抚河,城内的大湖(即今日的东南西北湖连成一片)一直延续到“水关桥”城外的湖泊就更多了。
因此,古代的南昌人认为南昌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块陆地,随时都可能漂走。
所以,人们幻想用四根“金绳”从地下把南昌城紧紧绑住。
“绳金塔”得名也源于此。可是,现代的南昌人常常不以为然,总觉得读音和“神经”同音,委实不雅。
古代南昌人的另一个愿望是“遏制灾害”。于是,人们有意地编造神话,传说有“异僧”在此挖到了“古剑三把”。
三剑分别名曰“镇火”“斩蛟”“驱风”,人们祈求“镇火”能镇住火灾、“降蛟”能镇住水灾、“驱风”能消除所有的气象灾害。
绳金塔初建于唐代初年,历经沧桑。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
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
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年)第一次重建。
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巡抚佟国勷主持了第二次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那时所建。
清朝同治七年七月开始重修,第二年冬天竣工。
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内正外八形。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典雅。
绳金塔的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绳金塔是南昌历史上最高的建筑,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
本世纪之初,绳金塔再次重修,焕然一新,绳金塔景区成为南昌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关于绳经塔,你还知道什么?
欢迎到右下角“写评论”处和大家交流~
精彩回顾
?你相信奇迹吗?我相信!4元就可以改写人生!
?8℃8℃8℃......南昌8℃,不是啤酒而是秋裤......
?好可怕...载人氦气球发生重大事故,上饶一厨师长命丧桃花源记......
?南昌车主看过来!虚假交通违章罚单昨日惊现南昌!你中招了么?!
?南昌美女惨遭微商面膜毁容,真相竟然是……
?“蓝瘦”和“香菇”为啥火了?想知道咋回事么?快来看看.....
?定期推送省内本土文化,同城活动,吃喝玩乐,资讯八卦,商家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南昌最接地气、重服务的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