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教育系:互评式对分课堂——基于媒
互评式对分课堂的建构与实践
在参考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模式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有利条件,南昌大学乐会进老师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作业互评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付诸《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的实际教学运行。
图1 对分课堂基本流程
对分课堂采用隔堂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经典教学法的各自优势,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复习阅读教科书、课件等消化吸收教师讲授内容、也能为课堂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将其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能有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建构参与式学习文化。该教学模式简单易行,广大普通教师均可使用。
图2 互评式对分课堂基本流程
互评式对分课堂充分利用移动APP(蓝墨云班课)的作业同伴互评功能。利用移动APP,学生可以直接提交作业,查看全班范围内所有同伴作业并随机选择部分作业评分、写评语完成互评。互评式对分课堂一方面增加同伴互动,帮助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作业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保证教师作业批改主动权的同时,不增加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既提升了学生学习质量,又不显著增加教师工作量,实现了师生双赢。
图3 移动APP作业互评界面
在此基础上,课堂进行小组范围内开展讨论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组成员在作业里提出来的问题、上次课学习的收获、互评的新发现等。
图4 互评式对分课堂讨论场景
互评式对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在统计分析相关教学运行数据和调查相关师生的满意度基础上,研究发现,互评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效果,具体发现如下:
(1)参与情况:对移动互联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微作业参与度和讨论参与度均值接近90%,互评式对分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参与式学习文化的养成。
(2)满意度问卷调查:互评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互评满意度最高,作业互评环节对学生影响大。
(3)认知、学习态度与人际技能方面效果:通过对学生心声相关文档提及的关键词进行提炼和初步统计分析,互评式对分课堂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方式多样化、同伴交往能力,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4)卷面测验成绩:与上届学生相比,在30人左右的小班测验成绩和标准差变化均不明显;在接近人的大班测验成绩提高4.8分,标准差也有原来的13.58大幅缩减为8.79,缩减幅度高达4.79。数据能在学生心声中得到印证。该测验成绩数据表明,互评式对分课堂对于提升大班教学质量和公平水平更明显。
互评式对分课堂的设计及其适用性
为了适应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微型化、多样化、可选择的作业设计,强化互评环节的社会建构,适当减少学生作业任务量且能保证学习质量,有助于降低常态化应用过程中学生的抗拒情绪。
图5学生心声:互评式对分课堂带来的变化
互评式对分课堂既能充分发挥纸质教科书的优势,又融合了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典型优势,是一种基于媒体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转型期的有效教学法。(作者:乐会进,南昌大学教育系)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