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都市区真的来了!将有大动作!
说了这么久的南昌大都市区终于有新消息了!《南昌大都市区规划(-)》已完成成果编制!目前正在进行公示!
1空间范围
南昌大都市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包括南昌市域,抚州市的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的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靖安县,上饶市的余干县和九江市的永修县,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范围包括南昌市辖区和南昌县以及安义县的万埠、长埠、石鼻和长均等乡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定位是江西省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区域中心、中部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
《规划》提出,大都市区人口方面,至年,大都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万人,大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65%,城镇人口达到万人;至年,大都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75%,城镇人口超过万。
2发展目标
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城镇群
《规划》提出,南昌大都市区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城镇群,把南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开放节点城市和现代宜居都市,打造“实力南昌、创新南昌、开放南昌、智慧南昌、美丽南昌和文明南昌”。
3区域发展
南昌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规划》提出,构筑开放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推动昌九、昌抚一体化发展。
全面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在产业、贸、能源资源、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水平,把南昌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通过沪昆、京九、昌景黄等区域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构建南昌与武汉、长沙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间的“2小时交通圈”以及南昌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一日通勤圈”,提升南昌在区域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加快赣江高等级航道建设,通过昌九组合式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各类交通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构建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南昌与武汉、长沙互动合作,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配套、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南昌-武汉-长沙“中三角”核心城市群,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沿江(沪汉蓉)、京九、沪昆和向莆走廊联动发展。
4空间结构
抚州、丰城城区规划大都市区副中心
“一核”:指包括南昌市辖区、南昌县和安义县部分地区的大都市区核心区。
“三组”:在大都市区东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形成三大城镇组群,分别是抚州城镇组群(抚州中心城区、云山、唱凯、文港、李渡等)、丰樟城镇组群(丰城中心城区、樟树中心城区、八景、临江等)和昌北城镇组群(桑海、永修县城、马口、艾城等)。
“四廊”: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形成放射状的四条发展廊道,包括沪昆走廊(鹰潭-南昌-高安-新余-宜春)、京九走廊(赣州-南昌-九江)、向莆走廊(南昌-抚州)和景铜(景德镇-南昌-铜鼓)生态走廊四条主要廊道,四大廊道形成“夫”字形发展结构。
大都市区城乡空间体系方面,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级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规划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即南昌中心城区;规划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两座,为抚州城区和丰城城区;规划大都市区县级中心9座,分别为高安城区、樟树城区、余干县城、进贤县城、东乡县城、永修县城、奉新县城、安义县城、靖安县城;副县级中心3座,分别为云山镇、大城镇和温圳镇;规划大都市区重点镇21座。规划大都市区一般镇84座。
5产业布局
形成五条产业廊道
大都市区产业形成核心+廊道的布局方式,即以大都市区核心区为核心,向外沿昌九、昌鹰、昌宜、昌赣、向莆形成五条产业廊道。大都市区核心区为大都市区核心增长极,包括南昌市区、南昌县城、向塘、昌北等。
昌鹰产业廊道依托进贤工业园、东乡经济开发区等,形成南昌东面产业发展廊道。进贤县主要发展壮大医疗器械、钢结构以及文化产业集群;东乡县以轻工纺织、汽摩配件产业集群为重点;余干县则重点发展食品、能源及建材产业集群。
昌宜产业廊道依托高安新世纪工业园、奉新工业园等,形成南昌西面产业发展廊道。高安以建筑陶瓷及材料、光电及新兴产业为重点;奉新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适度发展林竹木加工、旅游产品制造等绿色轻工产业。
昌赣产业廊道依托丰城高新区、城北经济技术开区等,形成南昌西南面产业发展廊道。丰城以资源循环、机械电子、精品陶瓷、新能源及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樟树以中药、盐化工、食品酒业为重点。另外,依托省级园区建设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园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区。
向莆产业廊道依托金巢经济技术开发区、昌抚合作示范区等,形成南昌东南面产业发展廊道。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金属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及纺织服装产业等工业以及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服务业,积极打造成南昌及海西经济圈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6交通体系
扩建昌北国际机场
《规划》提出,打造安全高效的交通与基础设施体系。其中,铁路系统规划方面,客运铁路系统主要以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为主干,普通铁路为补充。快速铁路形成“两横两纵”的网络布局,横向包括沪昆客专和昌景黄客专;纵向包括京九客专和向莆铁路。利用客专与城际铁路组织开行“八放射”的城际班列。建设“六射一联”市郊铁路的网络。
公路系统规划方面,规划大都市区形成“一环两联八射”的高速公路网格局。中心城区外围高速成环;“两联”为西绕城高速外绕线和东乡-昌傅-奉新高速;“八放射”包括(南)昌九(江)高速G70、(南)昌铜(鼓)高速G60N、(南)昌上(栗)高速S38、沪昆高速G60西段、(南)昌宁(都)高速G、福银高速G70南段、沪昆高速G60东段、(南)昌德(兴)高速S36。依据江西省省道网规划加密大都市区内国省道网,规划国道网形成以南昌为核心的“十射一联”结构,“十射”包括G(永修方向、樟树方向)、G(永修方向、抚州方向)、G(高安方向、东乡方向)、G、G(靖安方向、余干方向)和G;一联为G。
大都市区航空规划方面,扩建昌北国际机场,新建第二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建设昌北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公交、长途、自驾、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迁建青云谱机场,选址位于瑶湖东侧,占地亩,满足中航工业洪都现有产品及后续产品试飞要求。
新建抚州机场,定位为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推进樟树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定位为支线机场。新建高安、奉新、靖安3个基地通用机场,丰城和余干规划2个一般通用机场。
大都市区水运规划,结合赣江尾闾工程,规划“两横一纵”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格局,“两横”为信江、赣江东河和信江西大河,“一纵”为赣江。恢复抚河河道通航能力,重点推进赣江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核心枢纽和辅助枢纽两级,形成“三心十一辅”的布局结构,形成多式联运的交通运输体系。“三核心枢纽”包括:昌北综合交通枢纽、南昌西站客运交通枢纽、向塘综合交通枢纽。“十一辅助枢纽”包括:南昌站枢纽、南昌东站枢纽、永修枢纽、奉新枢纽、安义枢纽、高安枢纽、丰城枢纽、樟树枢纽、抚州枢纽、东乡枢纽、余干枢纽。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