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看哭无数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南昌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这里仍旧是我们的家乡,
但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地方将发生改变,甚至消失
随之而来的,
则是一幅幅更让人值得期待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有哪些改变吧
▼
小编获悉,在近期公示的《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下称《规划》)中,将重点打造这些地方↓
南昌大都市区多出-平方公里大绿环
(蔚蓝的南昌)
定位
南昌大都市区定位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
目标
到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鄱阳湖山水文化名城、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休闲城市。
建-平方公里大绿环
南昌大都市区将构建都市生态服务空间。围绕南昌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绿环宽度8-10公里,面积-平方公里的南昌都市区大绿环;分为四大特色主题,分别为梅岭风景名胜区、赣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昌东(青岚湖)国家湿地公园、昌南田园郊野公园。
变化可以预见,未来的南昌,城区外围会有一些土地面积“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80公里范围内城际公交一体化
交通
《规划》提出,建设“八向放射”的都市区城际铁路网络,到年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与外围所有县(市)城区通城际轨道。结合城际轨道网和市郊公交线布局,逐步实现80公里范围内的城际公交一体化。
南昌县城整体融入南昌中心城区
南岸以八一广场的传统商业商务办公中心为主体,联动高新区、南昌县等组团;北岸以红谷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办公为主体,联动赣江新区、九龙湖等组团。逐步引导高新区、经开区、昌东工业区的部分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整合九龙湖、昌南地区的功能,与红谷滩新区实现合理分工;南昌县城整体融入南昌中心城区,重点协调好昌南组团与九龙湖之间,南昌县城东部组团与昌东工业区之间的功能分工;立足赣江新区开发建设,整合临空经济区、经开区、南昌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区,避免重复建设。
变化交通便利缩短空间距离,以后南昌县整体融入南昌中心城区,南昌县这个“县”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经济繁荣融入南昌中心城区的“区域”。
城市的发展建设,
必然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
南昌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消失的地标建筑一个城市的发展
拆拆建建是逃不过的环节
东方电脑城
▼
今年三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江西省展览馆将全面启动“退商还文”改造活动
将改建成公益性的江西美术馆
东方电脑城将整体搬迁
新址位于洪都中大道南昌一专附近
这个南昌八一广场代表建筑之一马上就要消失了
新华书店
▼
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始建于年
是当时江西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书店
为给南昌地铁建设让路
年7月7日早上6时25分
随着一声令下
拥有30年历史的新华书店大楼
在几秒钟之内轰然倒塌
百年老店“黄庆仁栈”药店
▼
享有“豫章药业第一家”美称
创建于清朝道光13年(年)
素以“行善积德、以人为本”闻名于外
见证了南航两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为了给南昌地铁建设让道路
于年7月6日早晨6点18分实行爆破拆除
南昌富豪酒店
▼
在年3月29日凌晨4点30分
这个曾经代表南昌酒店的标杆符号被爆破了
彻底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而这里,将重新的建起一栋新的地标
——北京王府井大楼
万寿宫街坊
▼
万寿宫街区是本市唯一风貌保持较为完整的历史区域
随着棚户区改造序幕拉开
很多人都含着眼泪怀着留恋
希望能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
通过旧城改造彰显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
顺化门立交桥
▼
于年5月建成
是一座双向车道四个方向连通
贯通城市南北与东西方向主干道的重要交通枢纽
年7月6日晚10点
服役19年的顺化门立交桥正式“退役”
消失的职业那些年
家里碗破了喊师傅上门补
刀钝了有磨刀匠,屋漏了找捡瓦人
现在,连城市都变了
很多职业现在也在渐渐消失
剃头匠
▼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
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
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
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弹棉花
▼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
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
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补锅匠
▼
补锅匠支起小火炉
拉起风箱,化上铁水
将铁锅的小洞清理
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
对着锅的小洞
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
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打铁匠
▼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
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火炉
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
卖蜂窝煤
▼
卖蜂窝煤的人拉着装满煤的板车
梭于大街小巷中
碎蜂窝煤渣和破了的蜂窝煤块
可以换新的蜂窝煤
卖爆米花
▼
“砰”地一声,
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
那时候,最盼的就是听到这声脆响
修表匠
▼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
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
小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
刻章
▼
将章胚打平,写上字
固定在小小的夹床上,用刀刻
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
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
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
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
消失的声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老南昌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
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
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磨剪子,戗菜刀~”
▼
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
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
上面有磨刀石,齿轮什么的
拿菜刀剪刀在上面哗哗哗的来回磨着
不一会儿就像新的一样了
“擦皮孩,擦皮孩~”
▼
小时候总觉得擦皮鞋的箱子很神奇
小小的箱子装好多工具
不一会儿皮鞋变得干净亮堂了
“收购旧彩电旧冰箱洗衣机电饭煲~”
▼
有的是拉着板车
有的是扁担加上几个尼龙口袋和几根绳子
总是装的很满
“收头发嘞~”
▼
其实小编小时候并不是很能明白
怎么有姑娘舍得把自己长头发给卖了
“豆腐脑嘞~”
▼
最早的商贩是用扁担担起卖的
边走边喊,声音之洪亮,
尤其尾音拖得很长
五角钱一碗,简直是良心价
消失的回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记得那时候
出门还是骑直把自行车
早上出门就能遇到的豆浆油条煎饼摊儿
记得那时候
搬着凳子在大门口写作业
奶奶坐在旁边给我扇着蒲扇
记得那时候
家里还没有空调
天热了就去大街上打地铺
一家老小都坐在席子上
记得那时候
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但是那时候
我们总是快乐的...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南昌,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南昌,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身为南昌宁
对这座城市满满的回忆
那么,你们有什么童年记忆
想要跟小编分享的吗?
来源:豫章论坛综合在南昌(iin)、江南都市报
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北京哪里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