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9日,西湖区10个现代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9.1亿元;
西湖区10个现代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4月19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3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亿元;
6月30日,全市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多亿元;
7月3日,安义县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6亿元;
11月5日,红谷滩新区2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亿元;
12月1日,新建区2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亿元;
……
去年以来,南昌掀起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热潮,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产,为南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切,得益于去年2月26日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的全面部署。在这次大会上,我市提出,推动全市产业大发展、工业大跨步,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农历节气的立春,在每年的2月。
去年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一如带来满园春色的信使,赋予这座英雄的城市强产兴城的蓬勃生机和磅礴力量!
热风吹雨洒江天
“追赶者”,去年央媒一篇关于南昌的报道,这样定位南昌在全国的坐标。
为什么要追赶?
去年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给出了答案。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早已进入工业化率在60%以上的后工业化阶段,而目前我市工业化率仅为39.2%,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与中部省会城市乃至省内兄弟设区市相比,南昌工业存在缺体量、缺龙头、缺集群、缺效益、缺创新、缺后劲的弱势。
南昌发展的现实支撑在产业、前途未来在产业、依托依靠在产业。
然而工业偏弱,让农业做精做强“望洋兴叹”、使三产繁荣发展成了“空中楼阁”。产业不强,削弱了南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大开放节点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影响了作为省会城市在带动全省发展中的核心增长极功能的发挥。
南昌县(小蓝经开区)3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回望曾经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批海防导弹“南昌制造”的辉煌,南昌要对标其在省内、在中部、在全国的地位,在工业制造和产业发展领域奋起直追,加快进程。
怎么样去追赶?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指明了方向,强化首位担当,展现省会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最根本的出路是强产业、最紧迫的任务是兴城市、最关键的抓手是攻项目、最有力的保障是建机制、最核心的要求是抓落实、最宝贵的财富是树信心、最终极的目标是惠民生。
为此,在去年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我市提出了“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规划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路线图。自此,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力量向产业聚合、要素向产业聚集、服务向产业聚焦,以组织保障“强”、机制保障“灵”、政策保障“实”、要素保障“全”、环境保障“优”、作风保障“硬”,强力推动全市产业大发展;以突出规划引领、突出产业集群、突出平台承载、突出项目建设、突出企业主体、突出招商引资,强力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大跨步。
根据规划,我市将通过实施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现代农业产业四年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招商引资四年倍增计划,实现工业做强、三产做旺、农业做优。到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6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过2户;区域性现代金融、交通物流、创新创意、综合消费、总部营运五大中心基本成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48%;建成全省示范、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南昌绿谷,培育年产值超3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10家,市级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超0亿元,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市长郭安指出,全市上下要围绕“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始终把“强攻产业、决战工业”作为当前南昌经济大发展的第一要务,续写南昌“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的辉煌。
年春天,一个春雷,一声号角,全市平方公里热土上,“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春潮涌动。
东风好作阳和使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吹响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冲锋号,各县区、各部门闻风而动、立即行动,把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通过在决战工业上发力、谋求在强攻产业上追赶,竭力为南昌在中部崛起中争得一席之地。
牵住了工业这个“牛鼻子”,我市不仅做大做强了工业本身,还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协调进步,实现了“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推动了全市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方式转变、效益提升,实现了“量质双升”,全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全市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力度持续加强,南昌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呈现领跑、领先、领航之势。
增速领跑。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较快增长的势头。统计显示,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6月以来连续7个月领跑全省,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首次。
质量领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3.8:53.3:42.9,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市第二个破千亿的产业,去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家;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增速快于第二产业1.8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上市企业增至7家。
去年,南昌经济体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均迈上0亿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总产值分别跨越0亿、亿关口。GDP、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五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24%、23.5%、28.2%、22.7%和27.7%,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四项指标增速领跑全省。
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同样体现在财税上。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双双领跑全省,分别高于上年5.4和0.4个百分点,两项收入中税收占比分别达到88.4%和78.2%,分别高于全省9.6和10.8个百分点。继南昌县成为全省首个财政过百亿县后,去年西湖区成为全省首个财政过百亿城区,红谷滩新区财政收入也在去年成功跨过百亿大关。
南昌县江铃控股8AT整车扩能项目
平台领航。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9亿元,同比增长53.4%,建成区面积达到60.18平方公里,特别是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开工建设面积超过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超过万平方米。
去年,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0亿元的开发区。红谷滩新区以楼宇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务楼宇税收占其全口径税收的53%。如今,西湖区建筑面积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达74栋,楼宇经济税收接近其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江草江花处处鲜
一年一度春风劲。
收获一串串硕果,迎来又一个春天。全市干部群众“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激情和干劲有增无减,在新的一年里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年1月31日,高新区3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亿元;
2月9日,农历小年,安义县年第一批1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98.2亿元;
2月16日,大年初一,欧菲未来科技城工地上,上千名劳动者坚守岗位、抢抓建设,确保项目3月6日投入运营;
……
发展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强攻产业、决战工业”需要久久为功,也唯有久久为功才能最终见功。
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指出,当前南昌经济总量不大、支柱产业不强、龙头企业不多等问题仍未解决。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深入推进“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以大气魄、大手笔、大思路发展大产业,持续推动工业做强、三产做旺、农业做优,以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晶能光电手工分选车间
工业再做强。今年,我市将按照“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培育龙头、聚焦园区、瞄准前沿,加大资源、力量、政策倾斜力度,加速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加快国家级VR创新中心建设,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力争年新增千亿产业和千亿企业各1个、亿产业和亿企业各1个,新增亿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户。
三产再做旺。据了解,我市将按照“服务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的具体部署,加速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同时,升级换挡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高端商业业态、引进国际一线商业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升级。
农业再做优。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四年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今年我市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着力做好“补短板、拉长板、树样板”文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规划建设20个左右“镇村园一体、一二三产互动、产加销对接”的田园综合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市长郭安强调,要聚焦“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强化产业支撑,聚焦园区建设、强化载体支撑,聚焦要素保障、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南昌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年春天,南昌有发展的谋划,也有收获的喜悦。
今年1月,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2.3%,总量占全省比重的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11.6%,总量占全省比重的23%。上月,我市税收收入突破亿元,达.9亿元,同比增长11.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保持在高位水平。
……
年,“南昌制造”科研团队紧张地进行着新中国第一批海防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一年,毛泽东写下了《七律·洪都》:“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今天的南昌,亦如诗人借古抒怀所写的那样,正闻鸡起舞、砥砺奋进,击楫中流、奋发图强,以“强攻产业、决战工业”,致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年年后浪推前浪”,实现产业发展“江草江花处处鲜”,重塑“南昌制造”在全国工业版图上的标杆地位!
记者:吴思勇
编辑:胡静秋
新闻天下
情系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