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端午前夕梅联华馆长来到南昌西

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一日)上午,受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办的邀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先生来到了南昌市西湖区公交社区,参加了该社区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浓情粽香”端午习俗文化活动,馆长梅联华给社区居民讲授了”南昌端午习俗“。

梅馆长介绍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女儿节、成人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梅馆长说:端午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已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馆长还介绍说:在南昌,端午节赛龙舟历代盛行,南昌滕王阁、市郊等地区曾是观龙舟竞赛最热闹的场所。清·同治《南昌县志》记载:“龙舟有专以竟渡者,不载旗帜,两船并斗,数里外但闻鼓声隐隐,瞬息即至,其捷如飞”。这段县志的记载表现出竞赛者当时的形象和竞技。

昔日南昌有句“到施家窑看龙船去”的口头禅。

施家尧来好风光,

造得龙船走四方。

树苗出土灯芯大,

长大树荫遮半天。

千人看到不敢动,

万人看到不敢移。

大板要锯千千万,

小板要锯万万千。

鲁班造船先造底,

凡人造船先造舷。

造起龙头高万丈,

造起龙尾凤朝阳。

河边渡子领一支,

来来往往渡客商。

南昌城南掌故多,

将军渡口波连波;

象湖源上风光好哟,

施家尧去划龙舟来嘿;

王老丞相来迎接哟嗬,

相府千金坐花楼罗嘿;

汪家垅住航海客哟嗬,

漂洋过海互夷洲罗嘿。

梅馆长还指出:清·同治《南昌县志》载:“五月五日托蒲艾,午过收之,以艾煎雄黄水酒洒地避毒,以雄黄涂儿额及两耳可避虫。可见,端午插艾和雄黄酒水洒地习俗,南昌久而盛之。。

梅馆长还说:在南昌端午节这天,成年人喝雄黄酒时,还要蘸着雄黄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叫做“画王老虎”,耳朵、鼻子等处也要抹上雄黄酒,达到镇百怪、避虫毒的目的。

南昌在汉朝时,端午节就使用五色丝。端午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大人在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在南昌端午当天,要给孩子们挂红蛋,把煮熟的鸭蛋染红,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孩子们挂在脖子上,红色寓意驱魔辟邪保平安。孩子们每每遇上挂红蛋的伙伴,大家心照不宣,拿起各自的红蛋对准了一碰,手中蛋破了的那个会神情沮丧地把蛋吃掉,手中的蛋完好无损的则耀武扬威去寻找下一个对。

梅馆长告诉大家:送扇也是南昌地区特有的一种端午节乡俗。南昌俗谓:“吃了端午粽,寒衣箱里送。”端午节之后,南昌的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寒衣再也用不着了,可以放进箱子里了。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送扇子,以表示女儿对父母的孝心。

在互动环节中,梅馆长让社区居民抢答端午吃“五子”是哪“五子”:(即粽子、蒜子、鸡子(蛋)、口子(藠头)、包子)。他还告诉大家:在南昌地区,端午节中餐一般喜欢吃鹅汤煮面,表示鹅头鹅脑。晚餐才是端午节饭,一般都有十几个菜,全家饮酒说笑,兴尽方散。

梅馆长给抢答正确的社区居民赠送他近期完成的著作《江西端午》。

梅馆长讲解结束后,公交社区组织了居民教孩子们包粽子的民俗活动。

端午民俗活动结束后,江西电视台五套记者对梅联华馆长进行了专访,记者问:端午民俗文化之特色是什么?

梅馆长回答说:端午文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出一种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端午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端午节是源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文化。端午节是农业生产夏收夏种的繁忙劳动时的重大活动,最直接的目的是夏收夏种的顺利完成,夏粮丰收入仓,需要整理打扫粮仓,消灭虫害等,人们连续的白天晚上干活,需要解暑解乏防病和蚊叮虫咬,在这个时候,各家各户要清洁脏乱的房间,打扫清理好粮仓,使用了一些驱逐“五毒”等植物(如艾叶、雄黄等)来避暑避蚊虫。

二是浓厚的伦理观念特色:端午节,充分体现了一种“团圆”的精神内核。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包粽子成为一家人享受团聚的时刻。江西人的端午节给儿童们涂抹雄黄、戴艾虎以避邪气;给老人送扇子消暑,这些礼俗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庭意识、血缘亲情。我们都可以从这些习俗中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同时,江西电视台五套记者对梅联华馆长还问道:“端午民俗精神内核是什么?”梅馆长指出:端午民俗有四大精神内核。

一是增强爱国的民族精神纪念、弘扬屈原爱国的民族精神,这表明,爱国诗人屈原在人民心中种下的爱,不仅战胜了人们对龙的原始性祈祷和恐惧,也胜过对其他历史性人物的怀念与追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将中华图腾“龙”和舟合并,包含着华夏儿女一代代前仆后继、追求光明、探索未来的民族精神。使得端午节赛龙舟具有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这种爱国主义思想,不仅超越一切时代和阶级的普世价值,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所在。二是勇于进取的向上精神端午习俗体现了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每到端午节期间,各地都要开展很有气势的水上龙舟竞技活动。端午节中的龙舟比赛,反映出人们渴望运动、渴望健康的心理,值得去发扬光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竞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这种习俗的文化意蕴,不仅具有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而且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向上的精神。三是驱鬼辟邪祛病的斗魔精神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阴阳争,死生分”最严重的时刻,病毒以及瘟鬼都集中在这一天出现,人们用招魂、镇鬼、食粽、虎威与雄黄、药浴等手段禳灾避祸,避瘟驱毒。端午的许多习俗体现着关爱生命、强身防病、驱毒避邪的文化意蕴。四是血浓于水的仁和精神端午节习俗具有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蕴。龙舟竞渡时人们集聚在一起,观看龙舟比赛,甚至万人空巷,此时也正是人们进行人际交流,密切人际关系的好机会。龙舟竞渡本身,也正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体现。这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都不无好处。这种文化意蕴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也正是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应有的题中之义。

以上端午节的四大精神内核互为一体的,彼此不可割裂。端午民俗丰富多彩,其文化意蕴深厚而多样,而它的现代价值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只有全面理解它的文化意蕴的多样性,才能更好保护端午节这一重要遗产,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们优秀的节庆传统民俗文化。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changshizx.com/ncsmj/5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